88看书>军事历史>大汉骑军>第一百零五章 信

第一百零五章 信

张锐接到家里的来信,已是十一月底。来信让他大吃一惊,二哥居然被父亲和董小意联手软禁了!后来转念一想,还真得这么办才行!只有把二哥软禁,父亲才能重新执掌胡公家的大权。

二哥是合法继承胡公家主之位的。他的身份经过了朝廷和皇帝的认可,所以即使是父亲——已经退隐的前任家主,也不能轻易取代他的位置。这也是父亲要董小意出手相助的原因。胡公家族的人即使全部都反对二哥的出兵行为,也不能公然违抗他的意志。因为一旦同室操戈,就如同反叛,不仅名声全毁,今后也无法在胡公家安身立命。在注重三纲五常的世道里,如果背负了忤逆的名声,甚至即使离开本家,也很难找到一个愿意收留的家族。

而用自己家里的护卫对二哥动手,则不会产生这些问题。开远候府的护卫只对本家负责,只要下命令让他们行动,他们是不会考虑对方是何种身份的。

只不过这样一来,二哥肯定会记恨在心,恐怕今后自家无法再在安江容身。董小意在信上也透露出这样的担忧,她建议最好在这两年里,把家族人员和产业逐渐转移到开远去。

全家人能在自己的领地生活固然很好,只是开远是刚刚开发出来的殖民地,不仅缺乏各种物资,也缺少必要的生活基础设施,如学校、医馆等等。没有这些必要的设施,谁愿意搬到此地居住?

于是张锐在回信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董小意。建议这两年内,家族暂时不急于搬迁去开远。

首先要大力开发开远的农业和商业。开远港的建设不能停止,家族要对前来开远投资、做生意的人给予数年的免税政策。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途经开远的货物转送出去,从而打响开远港的名声,让越来越多的人到开远来。而后这两年要倾尽全力把通往率宾府的水渠挖好,把湄沱湖水引来。有了水才能开垦农田,为保证今后开远的粮食需求自给自足,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在信上强调,一定不要怕花钱,如果能把水渠挖通,即使把家族这些年的积蓄耗尽也是值得的。

其次,一定要高薪聘请一些先生和医师去开远办学、开医馆,以便让生活在开远的人能安居乐业。

最后,如果家族还有一部分闲余资金,就多开办一些工房,这样不仅能让家族拥有一些实业,也能提供不少就业机会,解决一部分来开远讨生活人的生计问题。

当然他提出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许多具体问题他一时也无法考虑得很周全。因此,他在信上建议董小意,最好把和鄯派去开远,专门负责处理那边的事物。他充分相信和鄯的能力,相信他能够妥善解决各种问题。有了和鄯,再加上已在开远的卫子益、张忠等家臣以及贺长盛、何稠等人的相助,也许过不了几年,开远就会变成一个繁华之地。

到了那时,家族再搬迁过去也不迟。而这两年,只要父亲还在,二哥即使恼恨我们,也得顾及老爷子的面子,不会马上施加报复手段。

刚派人把家信送出,许旺来报西平郡守叶和求见。张锐一面出门迎接,一面想,这位老同学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的来意定是因为钱立本之事。

他的猜测果然不错,叶和进屋没有寒暄几句,便把话题转到了钱立本的问题上:“殿下,叛军如今已全被我军压缩到且未郡内,士气已到崩溃的边缘。现在是不是可以和钱立本接触一下?”

九月时,钱立本的一部分军队,想趁着朝廷动荡,汉军的军心士气都很低迷之时,对青海郡的黑马河一线发起进攻。结果反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仅领兵将领龚朝明被生擒,数万人几乎悉数被擒,逃回去的没几个。

这场败仗对叛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此后不但不敢再引兵东进,还放弃了围困了数月之久的都兰城。

到了十月,在所属各部整编完毕后,张锐便下令开始执行当初李宽定下的剿匪之策。各部在当地预备役的配合下,向叛军控制区发起进攻。钱立本不敢迎战,带着余部和支持者朝西退去。

汉军推进的速度缓慢,因此数万叛军及其家眷,都安全地撤到且未郡。西退来的一路上,叛军不是没有想过逃往其他地方,但是这几个月来,汉军在南北所有的通道上设立了重重关隘,除了往西就无路可逃。到了且未郡,他们才发现,目前再无任何退路,身后是追兵,前面是浩瀚的海西沙漠,他们已经陷入了绝境。

胜利在望,张锐高兴之余,也深为李宽的离去感到遗憾。在他的周围,几乎都是善于战术的将领,向李宽这种精于战略的将领实在太少了。有李宽在,能为自己出谋划策、雪中送炭。不像现在,战略上的问题都得自己仔细斟酌,目前范明的大局观还有待提高。

整个十一月,张锐并没有下达进攻命令,只是命令各部严守自己的防区,把叛军控制在且未郡内。不进攻并非是因为张锐没有一举击溃叛军的必胜信念,而是因为他在按计划拖延时间。

当初他是用剿匪的名目敷衍上都和洛阳两边,如果这个名目没了,他又得面临两难的选择问题。为了避开这个难题,他不得不拖延剿匪日程。只要后勤给养能维持,他就尽可能拖延彻底剿灭钱立本的日期。

叶和没有看出他的用意,此时又不识时务地提出劝降钱立本的建议,让张锐感觉有些为难。他当然不能跟叶和直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五章 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