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汉骑军>第五部第三百一十七章 楼平之战(2)
山丘查看汉军阵势。一看之下,勿忸定等人皆愕然,对面汉军竟然布的是雁行阵。

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氏族社会,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

随着历史地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开始编制有组织地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地“阵”。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而出现的。融合了古代军制淹战术学的成果。东方的战阵起源于中国。

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但这只是传说,据可考的,阵是出现在商朝后期。从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

中国地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地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著。据考为后人伪托,成书在先秦或者汉初,至今尚无定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以上两部兵法主要介绍了车阵。

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十种步骑阵形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

随着汉帝国的强大和向外扩张。原只在中国使用的阵型,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一些国家还借鉴这些阵型,创造了适合本**队使用的阵型。但对今日世界各国影响最大的。至今仍在使用地,还是汉圣祖综合中国历史上历代实用阵型而整理归纳出来并由谯公诸葛亮注解成书的圣祖八阵。

这八阵分别是: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长蛇、衡轭。这些阵型勿忸定等鲜卑将领皆全面学习过并具体使用过其中的大多数阵型。可在圣祖八阵里也有一些阵型,被后人认为是无用之阵。认为那些无用之阵可能是谯公为了凑数而增加进去的,其中就有长蛇阵以及雁行阵这两个阵型。今日勿忸定等人忽见疯虎摆出“无用”的雁行阵,均目瞪口呆、大感意外。

诧异之余。勿忸定问左右:“你等认为疯虎摆出此阵是何打算”

一名幕僚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可能是疯虎想用弓箭抵御我部进攻,之后两翼会依次往后方撤退。从而转换为别的阵型。”

这名幕僚的话得到大部分鲜卑将领地认可,勿忸定也连连点有认为所言有理。按谯公所著圣祖八阵兵书解释,雁行阵是弓箭阵,两翼梯次往外延伸布阵,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因两翼展开后形状象一队迁移的雁群,所以命名为雁行阵。

雁行阵虽被谯公注解为弓‘射’阵,但在实战中使用地并不多。因为弓箭队历来是和步兵配合作战,不可能单独列阵。如果弓箭手需要单独列阵,还不如列纯防御的方圆阵,或是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的衡轭阵。密集的‘射’击总比梯次‘射’击更容易杀伤敌人,也更不易被突破。

所以只要对方指挥官不是傻子,就不可能用弓箭兵单独列雁行阵。这种阵型很容易被敌人骑兵分别突破,一旦阵型突破,行动相对缓慢地弓箭兵连撤退地机会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敌人骑兵消灭干净。

而疯虎用这个阵型,还较为可行,因为疯虎所部都是骑兵。汉骑善‘射’,又机动灵活,一旦敌军‘逼’近两翼阵头的队列,他们可以迅速地往后撤退。

勿忸定又问左右:“那么诸位,我们该采取那种阵型”

一名将领回答道:“疯虎所部攻击力强悍,属下建议我军布鹤翼阵,将骑兵也布在两翼。”勿忸定点头同意,传令全军布攻守兼备地鹤翼阵迎敌。

在鲜卑布阵之时,对面的汉军雁头队列中,达须见鲜卑军到来并开始布阵,而本方却没有主动出击,便不解地问张锐道:“虎哥,我军趁敌军布阵时开始攻击不是比他们布阵完毕开始攻击好吗为何现在不进攻”

张锐呵呵而笑:“你所言有道理。但也要看时机。比如对面的鲜卑军虽没有布好阵型,但士气颇高,人数也比我方多数倍,我们这个时候贸然进攻,很可能无功而返。如果敌军少于我方又或是敌方士气明显不高时,可以采取主动进攻,争取在敌方还没有站稳脚跟时,就将他们击溃。”

这时达须又见鲜卑人开始布阵,问道:“虎哥,对方布的何阵”

张锐望了望。回答道:“看样子是在布鹤翼阵。”说着又对左右的郝青和百里杨等人道:“这个鲜卑主将很稳健,虽见我军布雁行阵。也选择攻守兼备的鹤翼阵对之。今日,可能是一场持久战,也许真要等到罗济他们出现才能分出胜负。”

达须从未读过军事理论的书籍,对阵型区别和具体使用一直很模糊。借着这个机会,他便请教张锐。“虎哥,能否与小弟讲讲阵型的优劣”

张锐点点头,说道:“要把所有阵型地优劣都讲清楚,没有数月功夫是不可能的。现在也只能跟你大概讲讲最常用的、最基本阵型,也就是圣祖的八阵。”

达须从随身口袋中掏出小本子和铅笔。准备记录。这是他跟随张锐出征以来养成的习惯,随时随地准备记录张锐


状态提示:第五部第三百一十七章 楼平之战(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