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lùn_gōng劳,哥舒翰的功劳实不足与李昂相提并论,若以功劳小者出任陇右主帅,而功劳大者反而屈居于下,有悖常理,实难以服众。
更何况,一镇节度,不仅要管军,还要管民,理财。哥舒翰从小游手好闲,好勇斗狠,其不知民间疾苦,管军或许还行,让其治理民生,打理财政,恐怕会弄得一团糟。
再看李昂,李昂虽然入仕不过一年,但自幼受尽磨砺,加上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他不仅文韬武略不同凡俗,对民生理财这些方面也极有天分。
陛下,那进贡给皇宫的无双盐就是李昂发明的,这还是其次,令人惊叹的是李昂先后为剑南的火井县、犀浦县出谋划策,让火井县成了精盐的集散地,火井县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从一个下县,变成了一个上县,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了邛州;
而犀浦县则因李昂的活字印刷术,成了剑南道印刷业、造低业的中心,犀浦县的赋税收入也增加了好几倍,百家生活富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而这些,都是李昂帮忙出谋划策的。
李昂具备这样的能力,是其他大部分官员所难以比拟的。因此,臣以为,有志不在年高,李昂年龄虽轻,但成熟稳重,文武双全,深浮人望,是陇右节度大使的不二人选。”
除了夸皇帝之外,或许这是李林甫第一次这么长篇大论的夸一个人了,他这么做,可不仅仅是想把李昂扶上去做陇右节度大使。他是要把李昂扶上去做第二个“秦王李世民”。
李林甫说的有理有据,按他说的话,确实是李昂更有资格出任陇右节度大使一职,****烈等人都表示了赞同。
在这一点上,李隆基其实也没有异义,但最后却听他说道:“朕很少听右相如此推崇一个人,李昂文武双全,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以他的功劳,也更有资格出任陇右节度大使一职。不过他毕竟太年轻了,行事难免有些冲动,杀董延光一事,便是最好的例证。以他的这种性格,还需要加以历练一番才行,贸然拔之高位,对李昂未必是好事。”
李昂以下属的身份,杀死自己的上司董延光,不管错对如何,这都让李昂很失分。让人怀疑他为人处事的稳重性。李隆基拿这来说事,李林甫也不好再反驳。
更何况,从皇帝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对李昂的爱护之情,有皇帝这份爱护之心在,再加上自己推上一把,又何愁李昂起不来呢?为这再去和皇帝硬顶,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他随即附和道:“陛下所言甚言,只是臣有些担心若以哥舒翰为陇右节度大使,哥舒翰与李昂之间会出现一山难容二虎的局面。陛下,臣听说当初李昂大破伏俟城,血战合川守捉之后,王忠嗣对李昂的大功未给予任何奖赏,反而对功劳不如李昂的心腹手下哥舒翰,李光弼等人大加提拔重用,陇右的将士和普通老百姓皆为李昂鸣不平,李昂因此也发了几句牢骚,哥舒翰因此认为李昂对王忠嗣不敬,彼此之间有些不快。如今李昂为长史,若再以哥舒翰为节度大使,李昂功劳本就高于哥舒翰,加上往日存有不快,将来难免彼此相争,恐怕会因此影响陛下平定吐蕃的大计啊!”
就算李昂不能出任陇右节度大使一职,李林甫也不太情愿把这个重要的职位交给哥舒翰,如今王忠嗣被免去了死罪,贬为汉阳太守,哥舒翰是王忠嗣一手提拔起来的,将来哥舒翰的功劳越高,王忠嗣东山再起的机率就越大,李林甫自然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在李隆基否决由李昂出任陇右节度大使之后,李林甫便退而求次,希望此职也别让哥舒翰捡去。
但李隆基是个颇有主见的人,他和李昂以及哥舒翰都谈过,感觉两人在平定吐蕃方面,见识很相近,而且哥舒翰为人豪爽,很有古之君子之风,另外,他决定让两人分工协作,由李昂专管离间吐蕃之事,这样一样,便能减少两人之间的冲突。
因此,尽管李林甫不情不愿,说了一大堆理由,李隆基最后还是决定由哥舒翰来接任陇右大使一职。
此外,陇右不再设节度副使,按例由节度副使兼任的关西兵马使,便由交给李昂这个长史来兼任。
李隆基最后拍板之后,李林甫再不甘心,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这次针对太子李亨的政治风暴,李林甫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甚至还有五杨及贵妃积极配合,还是没有扳倒李亨。这让李林甫的危机意识越发强烈了。
相应地,李林甫要把李昂扶起成第二个“秦王李世民”的想法也更热切了。
或许真的只有给皇帝更好的选择,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李亨的储位啊。
离开大明宫之后,李林甫立即招集心腹手下,一起讨论怎么样才能让李昂那嫡王孙的身份落实下来。
身在陇右的李昂,并不知道李林甫正在全力将他扶上“嫡皇孙”的位置,他也顾不上这些了。随着黄河九曲险要之处的筑城行动的展开,不可避免的触动了吐蕃人的神经。
黄河九曲,一向被吐蕃作为进攻陇右的前沿基地,失去了此地,吐蕃在战略上变得很被动,加上大唐无意议和,派来的使者竟被李昂经驱逐了。这是吐蕃立国以来还没有过的事情。
以往就算吐蕃战败,只要派出使者求和,大唐都会客气地接待,甚至还将公主下嫁给吐蕃赞普,哪曾有过使者被驱逐出境的事情?
吐蕃一败再败,丢了小勃律,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