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科技王座>第251章 超算

军令部关飞私人研究所附二栋,二楼的一间长条状洁净室内,一条小型自动焊接组装线,正在程序控制下按部就班地运行着。一个个机械臂在带状传送带两侧此起彼伏,场景犹如科幻电影。

通常来说,实验室技术级别要比工厂高一到两个级别,这个楼层中的自动装配线,就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

外面投产,用于量产制造的工厂,虽说自动化水平也很高,但是和关飞私人研究所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任何人,乍然来到他的研究所,见到各种不可思议的自动化设备,恐怕都会大吃一惊。

论先进程度,全世界找不出比这里更先进的实验室了。

实验室其实就是工厂的升级版,该有的加工设备一点不少,只是实验室主要是用于验证某种工艺的可行性,因此大多是小型设备,产能有限。就设备的精密程度和运行环境而言,比工厂要强出太多。

起码这里的技术人员,文化程度最低也是相关专业的应届大学生,不是只经过短期培训的工人可以比拟的。

这个洁净室分有内外两间,内外之间用玻璃墙作为隔断,内间是摆放着自动焊接设备,只有两名带有连体防静电服的技术人员来回巡视,检测设备运行,实时发现故障并排除。

隔着玻璃墙的外间,则是工作间。

外间的洁净要求不如设备室那么苛刻,在这里工作的技术人员虽然也是穿着白大褂、连兜帽、戴着防静电手套,却不必把脸都遮起来。

负责送料的技术人员,推着手推车将一筐一筐地电子元件、电路板、处理器等元器件运送过来,由最外部的接收人员检查型号、数量,然后签收。签收后的元器件被分门别类放置,储存箱表面贴上进料窗口,移交到进料小组。

进料小组根据盒子上的标识,将同型号、电气参数的元器件,分别放到不同的窗口平台,然后按动上方的按钮,就转身继续下一步工作。

接收到信号,平台在电机驱动下倾斜,将里面装着的元器件倾倒下来,落在不同的传送带上。传送带转动,经过一道关闸,关闸顶部一道宽大的软质材料如同一把大扫帚,平平从元器件上方掠过,将堆积在一起的元器件扫开,平摊在传送带上,部分位于边缘的元器件散落下来,被下方另一条更为宽大的传送带接住,反向传送出去,倾倒入外面的接料桶内,等待下次重新投放。

传送带继续运转,关闸软质扫帚后方,每隔十厘米有一道绿光投射下来,来回扫动,根据元器件表面的条形识别码进行扫描,与数据库进行核对,以判断投料员是否投放了错误的元器件。若是投错了料,关闸上会亮起红色闪光警报,向技术人员报告投料有误,同时传送带会反向运转,将这批元器件送回去,以免后面的焊接环节将错误的元器件焊在了不该焊接的位置。

一双双一些手臂在传送带上下翻飞,将少量混杂在内的其他元器件,连同正确的元器件一视同仁地从传送带上扫下来,归入关闸下方的储料罐。设备室内的技术人员会定时过来观察储料罐是否装满,装满了就会将储料罐提到外间,交由技术人员人工将混入的元器件挑出来。

十余条传送带经过关闸,将需要的元器件送到一个个接料口。

接料口下方有一个漏斗状小孔,连接着一根粗细不等的管子。管子仅仅比元器件外径略粗一点,一次只能容许一个元器件落入。接料口本身在不停震动,让元器件不致堆积在底部,挡住管子的入口。

顺着管子掉下去的元器件,在管子中连成一线,一直通到底部。

底部有一对可伸缩模具,将落下来的元器件引脚强行夹正、钳直,以方便后续工作。有些元器件在出厂时引脚就有些松,掉落时也会折弯,在正脚时会出现断裂、折成一团,这些报废的元器件就会落到收集桶内,等待技术人员拿走丢弃,有些还能用的则由人工进行修复。

经过正脚的元器件,由管子输送到焊接机械臂上。

机械臂以眼花缭乱的频率,快速地在电路板上下左右移动,将一个个元器件按照设计要求,准确地插入到不同的焊接插口。同时,几柄电加热焊接臂如穿花蝴蝶一般,将一个个元器件引脚用焊锡,固定在电路焊盘上。

焊接臂以机械固有的稳定、准确,不知疲劳地将一个个元器件焊接固定,不快一秒、也不慢一秒,永远都是那么的从容不迫。

正常人类会有的疲倦、恍惚走神等毛病,机械都不会犯,只要电路板的定位准确、给定的焊接数据正确,它就不会出现错焊、漏焊。

因为元器件种类不同、尺寸不同,用于插孔、焊接的机械臂也有十几组,每一组同时对五片电路板进行自动组装。上一组焊接程序完成,传送带就会在齿轮作用下向前移动,并由激光定位器根据电路板四角的定位孔进行准确定位,然后控制机械臂进行下一个组装安装流程。

在这条流水线上,电阻、电容、集成电路等不同的元器件被一一按照设计焊接固定,组装成型。

一块包含有数百个元器件的电路板,只用了十几分钟就被全部组装完成,然后通过传送带,送到另外一间操作间,由出料口滑落下来,落在泡沫软垫上。

这间房间则是检测室。

三十余米长的条状房间内,并行摆放着五条检测台,每个检测台两侧都分别坐着数十名技术员。<


状态提示:第251章 超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