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科幻未来>诸天谣>第二十章 薛定谔的猫
包括我们所有的记忆,包括从胎儿起就开始接受到的所有刺激及人生经历,包括我们曾经有过的所有感觉、yù_wàng、情绪、念头、思索、想象、梦境,甚至包括那些感觉不到或是被忽视的刺激,如电波、声波、磁场、引力场对人体的影响,器官刚开始病变时发出的微弱电化学信号等等。

人脑有140多亿个脑细胞,通过神经突触相连交织成一个庞大繁杂的神经网络。我们接收到的刺激会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在大脑中沿着相连的神经网络通道进行传导,意识随之产生。下次信号再经过这些通道时,过去的意识会再现,那便是记忆;意识再现的过程,便是思维。

人生是一趟体验的单程旅行,由体验而产生记忆。意象库储存了我们一生累积的全部记忆,我称之“印痕”,即事件、感觉等在心灵中印下的痕迹。深刻的、生动的印痕很容易回想,浅淡、抽象的印痕不容易再现。例如,重大事件总是难忘,记一长串枯燥数字时运用谐音、联想等方式,效果要好得多。(

我们的行为受思维支配,思维整理过去的信息,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这过程称之为学习。但并非所有行为都需要学习,都经由大脑皮层作出判断,如本能,非条件反射。本能是物种特有的先天固定行为模式和保护机制,像鸟筑巢,蜂酿蜜,手触到火会立即缩回等。但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我们有理性,能思考。当我们接收到刺激,会从意象库中提取意象进行判断比较分析,确定下一步行动。例如你在草丛中抓到了一条滑溜的东西,即使从来没有见过蛇,意象库也会反馈危险信号,从而松手。再例如司机开车时会很注意红绿灯和路口的指示牌,根据这些情况来调整驾驶。

总之,现在你所经历的一切,所感受到的一切,都会即时进入意象库,成为储存的最新资料。

客观现实投射于心灵,经由神经与大脑系统形成意识。任何系统一旦被破坏平衡,就会产生应力以图恢复稳定。在新的平衡出现之前,应力不会消失。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一切都会在动态中达到平衡。人类一旦有意识地在外部世界中参与活动,来自身体内外的yù_wàng、刺激、思考、行动或者情绪波动如压抑、焦虑、激动、欢喜等等,都会使身心失衡,产生“应力”。这“应力”我称之为内力,即作用于心灵内部的“应力”。这应力促使我们去探索、改变世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联系;另一方面,可以说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由内力冲突引起的。

意象库中的印痕虽然是一层层叠加上去,但是它们并不能一直保持静止有序。在内力作用下,它们不停地翻滚上下,仿佛一锅煮沸的粥。刚刚烙下的印痕位于意象库最表层,但一瞬后又会被更新的印痕覆盖。与最新印痕联系的内力暂时处于主导地位,力量最强大。也正因为这样,人们才能即时处理当前情况,和世界紧密联系,不会因为今天的情况已经瞬息万变,而头脑中感受到的却是昨日的场景,从而导致精神和行为错乱。

但是有些意念是如此的固执(固执的原因也是由内力引起),并不甘心就此沉淀,会千方百计地冒出头来。同时,如果这些意念所产生的应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干扰到正常的思维,影响人们对当前情况的判断和行动,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生理状态。例如“偏执症”,又如在一些邪教的修炼过程中,会出现“幻视”、“幻听”等等情况。因为在这些所谓的“修炼”中,一些意念被不断重复加强,自我意识被不断削弱,自觉遭到破坏,导致其思维和行动迥异于正常人。情况严重时,修炼者会混淆幻觉和现实,导致精神病态。

牐犝常人中偶尔也会出现如此情况。如果某个意念总是盘踞于意识表层,那么,它就会干扰人对内外刺激的正确判断并影响生活。例如,科学家会因为思考天上的问题而疏忽了地上的坑洞;热恋情侣一日不见,会失魂落魄,如隔三秋;怀疑邻居偷了斧子的人,会觉得邻居做什么都象个贼;而极端的例子,象有些邪教练功人,明明生了病却坚信仙灵附体,拒绝医治。

牐犠跃醯南魅趸蛘咴萃#正常人也会经常出现,一般时间都会极短。“走神”就属于这种情况。一个人在谈话中走神了,那一瞬他的思维停顿或者是转移到其他方面,对当前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长时间的自觉暂停在瑜珈、气功状态中,俗称“入定”。冥想、非想、非非想之后,人的头脑往往会更清醒,感觉会更敏锐。因为入定能够平息心中的各种内力冲突,也即俗称的平息杂念;并且由于入定后不再接收外界信息,意象库没有被纷至沓来的新印痕覆盖表面,人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心灵深处并看清事物影藏的本质。不过物极必反,太多太深的冥想容易诱发人的精神病态,并削弱清醒状态时的自觉,导致行为失控。

牐犠凵纤述,我们可以说,静态的意识即人生的全部经验,而自觉则调动这些经验来指导行为,从而构成了完整的意识。人们在接受刺激和信息时产生了内力,通常这些内力会被强大的自觉压制下去,但是冷不丁也窜了出来骚扰正常思维。例如“走神”、“笔误”、“口误”、“语障”等等情况,就是潜伏的内力突然释放了,打断了正常的思维进程。

牐犇诹κ头诺墓程,就是利用各种意象来把自己表达出来的


状态提示:第二十章 薛定谔的猫--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