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末日小兵>233章 南亚风云之印军反扑

正在向82.0高地上华夏军头上倾泄炮弹的印军炮兵很快就被还以颜色,155加榴炮的高爆杀伤弹呼啸而來,炽热锐利的炮弹破片将印军炮兵连同他们的迫击炮一起撕成碎片,

杜晓宇不断的选择新的目标,将数据给137旅155炮营,同时指挥炮兵换成激光制导炮弹对敌人进行精确打击,

虽然炮兵阵地已经全军覆沒,费尔南德斯中校命令部队依然不惜一切代价的向前冲击,他知道,华夏军炮兵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这支轻装部队,只有拼命靠近敌人,才能让对方投鼠忌器,不敢开炮,否则,这几百人只是对方的活靶子,同时,他依然保持一个信念,只有像风暴一样摧毁华夏军这支小分队的防御,才能重创甚至消灭敌人车队,

费尔南德斯中校早已考虑到华夏军可能炮兵反制,所以留下两门迫击炮随队携带,留作最后的压制力量,在摧毁印军剩余的两辆坦克和数辆武装皮卡之后,敌人终于冲到山脚下,82.0高地南坡是个缓坡,虽然汽车无法冲上來,步兵还是比较容易进攻,敌人的距离太近了,虽然在进攻中已经给印军大量杀伤,印军仍然有着十几倍兵力的优势,印军就是用人压,也能把这不到20名华夏军官兵压死,

在敌人的绝对优势兵力面前,沈开颓势尽显,双方距离太近了,几乎是面对面,华夏军的榴弹发射器已经基本起不到作用,双方开始进行轻武器对射,在这种情况下,训练优势大打折扣,重要的是,哪一方能在同样的时间里倾泄更多的子弹,

印军的攻势,像风暴一样猛烈,82.0高地,就是风暴之门,在风暴之门即将坍塌之际,沈开毅然拿起电台:“18430,74 ,覆盖射击,向我开炮,,,。”

以上的猩战斗,只能说是华夏军队对印作战中的小插曲.

半个世纪的准备,让华夏军队如下山的猛虎一般,从喜马拉雅山脉直扑南亚次大陆,势如破竹,

成都军区三个装甲混合军,已经从三个方向扑向了印度,

每个军五万人,一个空中突击旅,总兵力达到四千人,配备五十架武装直升机,一百架运输直升机,作为空中突击力量;地面上是三个装甲旅,每个旅八千人左右,配备三十辆05式重型坦克,一百辆轻型坦克和自行火炮,二百辆轮式装甲运兵车,及无数重型卡车负责运输步兵和油料、弹药等物资,

每个军可谓武装到了牙齿,属于快反机动重火力攻击型部队,对付印军陆军实在是轻而易举,

从巴基斯坦方向进攻的西路军,指挥员是胡盛嵩少将,虽然是少将,但是年纪不大,三十三岁刚出头,属于年轻有为型的新一代将领,

西路军在胡盛嵩少将指挥下,根据前线指挥所的统一指挥,在t时刻第一时间,向印度东南腹地突击,开始行动了,

与此同时,中路军、东路军也都开始突击,印度大地上第二次再次出现华夏的军事力量,

第一次是五十年代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当年如果不是考虑团结第三世界弟兄,解放军早就从喜马拉雅山脉冲下來,一举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了,

这次攻占南亚次大陆的军事行动,是几十年來的演练成果的翻版,华夏和印度必有一战,这是双方早就有的共识,双方都在进行战争准备,但是末世危机的到來,给了印度这个建立在虚假繁荣基础上的国家,一记狠狠的耳光,

国力的迅速衰败,多民族危机的爆发,还有军队沦为民族问題斗争的工具,让印度的国防成为了一道纸糊的防线,

成都军区三大军一路长驱直入,沒有遭遇到较大规模的阻击,相当顺利就攻击到了贾巴尔普洱地区,在这里才真正遇到了印度军队的顽强抵抗,

印度边防军司令乔纳尔上将组织起六十万军民的部队,依托城市和山区、平原构建了强大的阻击阵地,再加上平凑起來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竟然和成都军区三个军不分高低,打了个平手,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应该低估任何一个民族的力量,特别是当这个民族受到致命的威胁时,所爆发出來的力量,

新中国就是中华民族在生与死的考验下站起來的,相同的,当印度受到了生与死的威胁,到了亡国亡种的时刻,所爆发出來的民族力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特别是乔纳尔上将将这六十万大军龟缩在贾巴尔普洱地区,宽度二百多公里,纵深八十多公里的几座较大城市里,以及城市边缘的山区里,

乔纳尔手头能组织起來的装甲部队也全部龟缩在城市里,不和成都军区的三路大军直接接触,但是时不时的利用大后方所剩无几的战机和装甲兵力,偷袭成都军区三路大军,

特别是山区那些平民武装力量在正规军人的指挥下,用pg火箭筒,充分发挥从华夏学來的游击战术,机巧灵活地打击华夏直升机和装甲部队,让一路长驱直入,沒有遭到损失的三路装甲大军,尝到了对印作战以來的最大苦头,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pg便携式火箭筒,

装配穿甲高爆弹头的pg非常适合摧毁装甲薄弱、防护力低下的交通工具,例如:高机动车(以美军的悍马为典型)、运输车、装甲运兵车、轻型坦克甚至直升飞机,

此外,改装云爆弹头的pg则适用于消灭躲藏在地面建筑物、碉堡或地下掩体的敌人,

pg极高的通用性和改装性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款纯粹的单兵反坦克武器,而是


状态提示:233章 南亚风云之印军反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