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时候,另外的两首很红火的歌曲,故乡的云和冬天里面的一把火,还是处在青年们和孩童们的传唱之中,当然同样传唱的还有颜旭虽然不如常回家看看还有冬天里面一把火的人气,但是很多人都能够来上两句,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
也就在周绘敏忙于她的专辑几个大城市新华书店签售的时候,颜旭则是应胡启明的邀请来到了北影厂。这处位于北三环的工厂,也是中国电影的三大拍摄基地之一。
看着北影厂的大门,颜旭可是有些感慨万千,他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出入这大门,也曾经在这里帮助剧组挑选群众演员。现在的北影厂外面还没有那么多群众演员在等戏。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形成这个市场,这个时期的北影颜旭也听闻过一些,在群众演员不够的时候,整个厂里面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些家属都会被拉壮丁。不像是后来那样,门口等着的群众演员们就是十几个剧组同时开戏也用不完。
进入到了北影厂的里面,这里还是很空旷的,很多的摄影棚还没有开建,就算是进入大门之后位于左侧的荣宁府也是刚刚的建成。还是那么的新,甚至没有开始向游客开放,当然现在也许还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财源。
现在虽然依然是北影的辉煌时期,但是没落已经开始不可避免地出现,观众们逐渐的把目光转移到电视上面,也让整个观影市场的人数剧烈减少,一些影片已经呈现出了一种艰难收回成本的状态,所以他们也开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还有尝试。
对于颜旭这个资本家,北影厂还是给了足够的重视的。不但厂长胡启明亲自的在厂门口迎接,而且颜旭还见到了北影老厂长,已经七十岁高龄的王洋。
胡启明的接任正是北影厂内部改制的一年,电影业被定性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开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国家每年给予各厂一定的流动资金辅助生产。由于电影业利润的分配处在倒勾。每年380万的下拨资金根本的就支撑不住北影厂的拍摄,北影所需拍摄资金与下拨流动资金的差额将近千万。
制片厂年年亏损,还贷无力,银行态度消极。使贷款制片制也遭遇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寻找系统外资金成为制片厂的唯一出路。
同时因为电影局派出多个电影代表团访问香港。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开始了。
对于香港来说,内地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政府的资金支持和热情的合作态度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于内地来讲,通过合拍可以学习先进的创作理念、制作经验,分享收益。
特别是看到了少林寺、木棉袈裟、大上海1937等一系列合拍片的成功,也让北影上下憋着一股劲,就是在上一年,他们还和日本联合拍摄了侠女十三妹,当然对于这部影片,日本只是提供了一些技术光学层面上的支持,而且影片上映也引起了不错的效果。
而这时期左派电影公司的优势也在逐渐的消退,长城、凤凰、新联三公司一枝独秀的状态也因为三公司合并成为银都,又加入了香港左派人士创建的青鸟和凤凰,非左派人士李汉祥顶住各方压力,在内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打开了壁垒的大门,很多立场不分左右的电影人也开始加入到了其中,进口电影管理制度也在发生着改变。
所以北影厂决定了加大对于合拍片的投入,而颜旭的北上则是放在他们眼前很好的一个机会,虽然内地的合拍市场在逐渐的开放,但是近来的基本上都是左派电影公司还有一些小型的电影公司,邵氏虽然在后来也加入到了其中,但是这也是它最后的昙花,而嘉禾虽然也有了一些尝试,但是却只是一个很小的团队在跟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合作,只是负责出钱,导演也是两年前就已经进入内地拍片的徐晓明。
而这一次颜旭的北上也可以说是香港大型电影公司龙族向内地抛来的橄榄枝,虽然龙族的成立才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它所取得的成就,它的地位在香港绝对的是排在前列的,可以说是香港主流的电影公司,而这一次胡启明对于颜旭的邀请,不单单的只是香港和内地的沟通或者什么参观,也不是单纯的想要合作,甚至是带着政治任务的一种拉拢。
参观了这个时期的北影,再加上一些介绍,颜旭对于站在自己身边的北影厂长也是更多地了解了一些,在北影的历任厂长里面,最出名的应该只有三个人。那就是田仿、王洋和韩叁评,但是站在他身边这个高高大大,充满豪爽之气的胡启明也是电影出身,著名的电影青春之歌、小兵张嘎都是他担任制片人。
对于北影提出的合拍片,颜旭当然得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龙族能够进军内地。那对于龙族电影公司来说绝对的是一件好事,虽然对于这次突然之间的邀请,颜旭他们开始并没有什么准备,也是相当的意外。但是对于这样的合拍邀请,他们是先答应,但是至于要拍什么,颜旭也没有什么准备,当然没准备归没准备。合作之前的一切可是都要谈妥才行。
[不行,武侠片不行。]对于胡启明的提议,颜旭摇了摇头,虽然少林寺一系列硬桥硬马的电影在香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这种硬桥硬马的电影在香港已经不吃香了,甚至可以说是落末了,现在这些片子在香港根本不会获得多大的利润。
[这个题材很好呀,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