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毒麦>第102章 钦差大臣

在准备好这一切后,德志觉得很是窝囊,走的时候,如此凄凉,来的时候,很风光,到处都欢迎,走的时候,却无人理睬校园全能高//好歹在巴东也前后投资有六十多万元,只因村里得到好处,县里没有,换了局长,结果不同。这样的局长,怕担风险,又没油水可捞,你来,就不愿意,走,拍手称庆,好得无比!走得越快越好,越远越好!

再就是机构领导失误,应该一开始就不要让县民委接触项目款。明明怀疑他们政府做项目,偏偏不信任自己的同事下属,将钱给政府,这不是矛盾吗?在来凤县已经领教过了,还不悔改,还要将钱给政府,这不是勾引人家犯罪是什么?

明明不信任政府,也不信任下属,不知道机构领导到底相信谁?那很有可能就是相信她儿子了。但是,她儿子也经常骗她。

把钱给了政府,政府肯定要考虑携团的利益,或者美其名曰考虑局长的利益,因为都是一把手一支笔,和别人没任何关系。把下属安排到巴东,好像在监督着当地政府,但是,下属没有名分,凭什么监督,有什么资格监督?

齐老师印了不少名片,见人就发;刘秀也有名片,就是她们的下属前线工作人员没有名片。名片,名片,明明白白地骗,明着骗,这还算了,因为印名片要花钱,那些名片不见得人家当成宝贝,天天带着,可能随手一丢,无论是垃圾桶还是垃圾篓,总之不会在意。

但是,前线同事就是没有。没有名片,等于没有名分,好像在干着偷偷摸摸的事情,难怪政府不放心,以为他们在村里做见不得人的事呢。

开始相信巴东政府,德志恰巧遇到了比较负责的谭主任,项目算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是第一年的第一期项目。但是,到了第二年,谁知道改朝换代了。新任的局长本来就不是个东西,从教育系统出来的,十分贪婪,又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总是想方设法地给自己捞好处,包括名和利,照单全收。

也该机构点子低,第二年恰巧不把项目款给巴东县政府,实际是最大的败笔,证明对政府的怀疑,既然都怀疑到人家头上了,人家干嘛犯贱要跟着你东跑西颠呢?

你们自己做项目吧,不要再找县民委。加上,第二年伊妹走了,剩下余哥和德志,余哥从来恨恶官府,让他去县民委办公室跟要杀他一样,死活不愿去。即便去了,也拉长着脸,好像人家欠他一老鼻子钱没还似的。

久而久之,从局长到科员,都对基金会不感兴趣了。但是,齐老师却还自恋,以为缺了她地球不转,对基层组织颐使气指的,根本不把当地政府看在眼里。既然你不仁,那休怪基层政府不义了。在德志他们搬离巴东的时候,即便不舍得有需要的村民,但也没有办法,这是领导的意思,不遵照执行恐怕不行。走的时候冷清,也就不难理解。

德志突然想到还没跟防疫站穆科长结账,就拨通了穆科长的电话,德志怕他结巴,浪费话费,就说:“穆科长,有空出来见面,最好到农行自动柜员机前,我们要搬家了,在走之前,请把水质化验报告给我们,另外开好发票,我们要给你结账。”

穆科长果然说话很少,德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想让穆科长说,或者说得很少,那才能节约话费,谁让德志的收入少呢。

关了电话,德志又跟尹懋和余哥联系,他们已经找好了车,谈好了价钱,正在街上,准备回来,德志说马上下山,到农行准备和防疫站穆科长结账,拿报告书。

他俩决定在附近超市转一转,然后到农行等。整个西壤坡,只有一家农行有自动柜员机,这个余哥很清楚,在买黑社会老大的钢筋时,曾在那里找过农行行长,那场经历,想必他很清楚,不必提醒,即记忆深刻,仿佛发生在刚才。那时德志和余哥各不相让,发生诸多不愉快,如今余哥盼来了尹懋,余哥得到更大支持,觉得将来自己就是领导,德志只是无名小卒,跑腿当差的。

给了余哥一点好脸色,给一点好处,余哥便得意忘形,总是掩饰自己的卑微出身和低学历,通过提高声量以及向领导献媚的方式,讨领导欢心,获得领导赐给他的一点小小的特权,所以就拿特权用来引以为傲、引以为荣,竭尽全力来压制来自城市并有较高学历的德志,让德志成为无知无识无能无力的余哥的臣仆,从而可以让余哥得到在社会及家庭得不到的地位和虚荣。

在这一点上,德志把握得很好,不骄傲,不自卑,不巴结,不媚俗,反正有本事不怕没饭吃,无论在哪里,都要过得舒适,不要憋屈,不要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对于从事这项全新的社工工作,德志是抱着长见识的目的来的,说实话,还真长见识。

这些知识,一方面来自外面,一方面来自里面。外面的,需要眼睛观察,耳朵去听,鼻子去闻,舌头去尝,亲手去做,切身体会。来自里面,就是机构内部的尔虞我诈,社会上有的,的确可以在机构里找到,有过之而无不及。

德志对妻子说:“出去有点事,要跟人家结账。”

“昨天不是结了帐了吗?今天怎么又去?”他妻子问。

“昨天是结车费,今天是结化验费。”德志解释道。

德志解释完,想想不对,怎么有点不对头。和女司机结账,又化验,两者联系起来一想,还真有问题。

好在他妻子没有多想,就说:“好吧


状态提示:第102章 钦差大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