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毒麦>第222章 无价礼物

这种闲逛,实际是德志不愿意做的,可是没办法,这次验收,领导陪同,验收过后,重获自由,所有具体工作都是他自己来决定,来安排时间。、.

今天已过,明天就要离开巴东。今天白天是德志一生中最后呆在巴东的白天,同样,晚上也是最后一个晚上。从三年前的晚上,开始在宾馆住宿,到三年后的晚上,来验收项目,也住在宾馆。这个地方,是德志消耗三年青春岁月的地方。

在巴东,德志跟他妻子完成了投放种子的工作,不久,德志在巴东,接听到他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她怀孕了,着实让德志兴奋得睡不着觉,证明他自己是强大的,要知道,在中国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怀孕,一是德志的“种子”优良,二是他妻子的“土地”肥沃。两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促成了这件事,继而书亚来到世间,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巴东留下很多值得纪念的东西,这个职业的改变,造成了德志后来的性格发展,如果早点改变,也可能不是德志这个样子,德志本想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后来发现并非如此。目的和初衷都是好的,过程却是艰难的。经历这样的变化,心路有了这样的历程,想必会让人成熟不少。没有心路历程,仅有人生的阅历,恐怕还不是产生这样的质变。

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候,他们回来了。回来的时候,大家看上去,非常开心,一天走访验收两个村,无论如何,都是高效率的万界永仙。据说,两个村的距离不太远,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山下的那个村,周围都是高山,过了高山就是长江。这个村地处大山深处,却是世外桃源。山花开了,没人知道;山花谢了,还是没人知道。这个地方很适合养老,计划生育,在那里根本行不通。村干部每年都要想办法瞒报,不这样,就会扣工资。好在,村民外出的少,都愿意呆在家里,村里的人口始终控制不住,他们倒也贫困,只是比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加幸福。

这次解决吃水困难,他们才知道,在他们的世界之外,原来还有人在关心他们,没有忽略他们,让人感动。因此,建立饮水工程纪念碑,他们非常乐意,将石碑建在高山之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可以看到。

这份感恩在山里人那里是真实的,一点都不做假。后来,德志听说他们同样燃放烟花爆竹,表示感谢,表示欢迎,也表示欢送,希望他们快来,来了之后,如果不想呆在村里,想走的话,他们也欢送。至于在纪念碑前合影,那是另一回事,老贺很喜欢和大家一起合影,后来就不仅和村民村干合影,还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合影。

这样合影,就让大家感觉到做的事没有白做,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是好事。特别是村民受益,解决了难题,可以喝到足够干净的水,真是好事。

晚上,大家饭后,各自归去。省领导和州、县两级领导还要沟通工作,他们还有其他“活动”,因德志不是政府官员,自然不懂,也未经历,更无发言权。

刘秀请大家到老白的房间,老白的房间很大。这次捐款做水利项目,据说是老白出的钱最多,因此,要他来看看,算是放心一些。

老白原来是牧师,在加拿大教会工作,负责筹资,筹款后,就到了中国投资,但这种投资,根本不图回报。

老白说英语,大家差不多都听不懂,不过,老白的英语说得很清楚,速度合适,这和他经常教导人有关。而老贺,说话太快,一般人都听不懂。德志听不全面,只是断章取义,听取一些单词就行。不知道刘秀听不听得懂,反正她都能翻译,这让德志很佩服。

德志之所以留在机构这些年,觉得这个机构是个慈善机构,领导有才,听得懂英语,就是本事,值得德志去学习。

还有,德志抱着希望,就是将来可以出国。这个简单的想法,实际上是不容易实现的,不容易实现,也要存在希望。这是人生的目标。出国,最初的打算就是做项目,没有其他目的。

后来,德志想到机构有了人才,才会有资金进来。老外有钱,却无法了解内地人的需要,就等于零,一点用都没有。

内地的需要,通过机构的才子们,翻译成老外看得懂的语言,是最有效的。但是,仅仅懂得英语还不够,还需要投入人力,做好项目,做出成绩,让村民得到实在的好处才行。

老白说话,刘秀翻译,老白的意思,是和大家合影,然后将照片洗出来后,贴在自己家的冰箱上面,每天总要开关冰箱门吧,看到了就为冰箱上的人祷告,看到了就祷告,养成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做法比在口头上说爱啊爱的要强得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爱,比空泛的爱强得多。

刘秀习惯了老外的做法,可惜老外的做法没有影响到刘秀的做法,她绝对不会将同工的照片放在自己家的冰箱上,或者放在自己的钱包里。

刘秀来到内地,多少都要向齐老师学习学习。齐老师嘴上的功夫十分了得,但是骨子里还是照顾自己的人。这种爱不是博爱,是私爱。

爱是分界限的,也是区别对待。德志深有体会。在内地,齐老师如同党一样,啥事都管,啥都管不好,员工都不服,主要是心里不服,嘴上服从,表面上看来,无事,实际上暗潮汹涌,有一场大的风波即将出现。

次日,县民委迎来送往还是不错的,面子工作做得很到位,可惜,德志他


状态提示:第222章 无价礼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