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义门演义>血浓于水说王莽,承运奉天十五载
丈,竹柏或枯。[长平馆]西岸崩,壅泾水不流,毁而北行。秋七月,[霸城门]灾;晦,日有食之。是年,群臣上寿,以为土填水乃匈奴灭亡之兆;莽乃发兵击匈奴。

天凤五年(公元18年)春正月,朔,北军南门灾。是年,莽收一切长吏家财五分之四以助边。扬雄卒,年七十一。

地皇元年(公元20年)秋七月,大风毁[王路堂];九月,大雨六十余日。是年,张霸、羊牧、王匡起兵讨莽於绿林江下,皆万余人。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秋,陨霜杀菽,关东大饥,蝗。是年,莽子临谋杀莽事泄,自杀。

地皇三年(公元22年)闰月,霸桥灾,数千人沃之不灭。关东人相食。蝗虫蔽天,自东来,至长安,入[未央宫]。是年,汉宗室刘演及弟刘秀起兵讨莽,复兴汉室。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春正月,朔;九月,朔。是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位15年,死时68岁。更始将军刘玄为皇帝,改元更始。以刘秀为破虏大将军,至河北,复汉官名。

王莽的失败,主要缘于天灾**。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有一个王莽岭,在山西省陵川县城40公里的古郊乡东部的崇山峻岭中。还有一个王莽峡,在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的太行山大峡谷里,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另外,还有好几条王莽河,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境内。

中国古代的帝王上百人,但现在能在地图上留下名字的,除了王莽外,还真没听说,王莽在历史上是个坏蛋,怎么还用他作地名呢?而且还一岭、一峡、几条河,从山西贯穿到河北,这是为啥?王莽的新朝不过15年,他的名字却被用作地名,用了近2000年,这是为啥?

聪明人也许会想到,应该是王莽当皇帝的时候,这些地方发生了天大的事情,大到2000年后的子孙们都有印象。什么大事呢?黄河改道,发大水。

据《水经注》记载,王莽河原来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条黄河故道。从周定王五年(前602年)起,至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612年间,黄河在这里流淌。从顿丘(今河南滑县)东北的长寿津开始至章武(今河北黄骅)的漂榆邑入海。而王莽时,黄河改道,从漯水东去,由千乘入海。从此濮阳至东光的河道,变成了枯河。南皮、沧州、黄骅间的河道,仍有清河、漳河流经这里。王莽河,是指已经干枯了的这一段河流。

黄河在历史上一共有九次大改道,第一次是在春秋时周定王五年(前602),第二次就是王莽新朝的始建国三年(11),黄河在魏郡(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决口改道,从前述的王莽河故道,改为走今天的濮阳南、范县北、阳谷西、莘县东,在平东、禹城西、平原东、临邑北、商河南、滨州北、利津南而入渤海。该河道保持了 余年,至北宋景祐元年(1034)再次改道。

这一次的黄河水灾,其泛滥之迅猛,冲毁之严重,受灾的地域之广,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它给予王莽政权最致命的一击。冲决的黄河水所到之处,产生大量的灾民。灾民逃荒到外地,就成了流民。流民没有饭吃,饿得受不了,就成了饥民。饥民为了填饱肚子,就要造反起事,就成了“暴民”。暴民越来越多,就成了起义军。

这场大水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异常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致王莽的名字被用作地名,一直用到今天。王莽新朝的农民起义军,几乎全是因黄河水灾起义的,黄河真正要了王莽的命。

班固在《汉书》上说,黄河流经王莽的出生地元城,王莽害怕他家的祖坟被河水冲毁,就不去堵决口,任其泛滥,这样才造成了水灾。其实这又是班固在故意让王莽背黑锅,直到清朝光绪年间的黄河决口改道,政府也毫无办法,基本上放任自流,说明当时的科技水平也填堵不了决口,何况近2000年前的王莽?班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今人东山樵有诗叹道:

读王莽传,感其际遇而作。

其一

天道从来挈正宗,梧枝谁见挂鸡笼。

徙君毋负空桑志,摄国休居寸草功。

富陌连邦皆定序,贫锥失据历朝同。

逆行胡作欺贤圣,万古苍茫一臭虫。

其二

大道如天天欲昏,青衿独坐望黄门。

山河万里烽传檄,薜荔千家野哭魂。

忍把微躯付埋怨,敢扶大厦拄昆仑。

怜君早出二百代,功罪于今当细论。

读王莽传,感觉沉重。说实在,检点他的一生,挑不出太多毛病。论私德,勤廉为政,怜贫恤寡,大义灭亲;论大节,行均田,倡学术,施“五均”“六管”之策(这几条绝对算高瞻远瞩,特别是均田之思触摸到了中国历史的筋脉)。需要批评的是新朝的币制和边疆政策,但这两点也算不上多了不起的错误。至于“篡位”什么的,试问在暴力陈陈相因的中国历史上能够和平移祚的朝代有几个?而且手握大宝也并非他的终极目标,他的目标乃是“维新”,但这个目标在原有制度框架内已根本无法实现,不管金銮殿的招牌是刘记还是王记。

王莽错在不得天时(黄河水灾、蝗灾等等),错在以为手握大宝就可以行圣人之治。

若说陈胡公后裔没有全国政权,其实大谬。王莽便是舜帝、陈胡公之后,与义门陈氏同一个祖宗,同一条染色体,他的新朝政权维持了十五年,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事。假如黄河不发


状态提示:血浓于水说王莽,承运奉天十五载--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