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智能工厂>第二百九十二章 攻心为上
些扩音设备,可**军的这些炮兵这段时间和华军之间的炮战中一直落于下风,只要**军炮兵一门火炮敢开火,就会有几十发柳州重工出产的炮弹像鲨鱼闻见血腥味一样瞬息而至。

而**军的火炮装备大多老旧,由于射程不如华军性能精良的野战炮,根本无法与其相对抗。

一来二去,**军对这种精神作战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加强了思想动员,不过效果却是越来越差。

因为这种攻心之计的作战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士兵的作战意志也开始出现了动摇。虽然无法拒绝长官地命令外出,但却明显地开始阳奉阴违,遇到战事也都不怎么积极。

在频繁的墟模冲突中,这种有气无力的情况也愈发明显起来

3月22日清晨五时十五分,在华军与**军接壤的战线后方,华军的炮兵们再一次集中火力向**军的阵地发出怒吼,不过这一次的怒吼比上一次的怒吼由于准备时间更长更充分。

在整条战线上,共有两百多门155毫米的制式步兵重炮,五百多门125毫米中程榴弹炮,三百多辆122毫米40管中远程火箭炮车,上千门75毫米山炮及大口径迫击炮和16管107毫米火箭弹发射组,甚至有着12门320毫米大口径要塞破坏炮前来一同怒吼,场面比起上次要大了数倍。

各型火炮发射时的声、光效果让所有前来观摩观战的各路记者,各路势力代表团为之百感交集动容。有些人是为中国有了如此犀利地炮火和军队而感到高兴,有些是震惊华军队势力比想象中的更加强大数倍。

这些记者之中,也有来自英法和日本的撰稿人,甚至有着一个全是德国人组成的随军秘密考察团,在军事行动中观察着华军的作战。

双方的紧密合作,使得华军大本营司令部也是认可了这种行为,甚至予以不少方便。

强大的军事能力,厚重的工业产能,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这些都使得华联正式成为中国东南最为璀璨的明珠。

一些原本和**军关系紧密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开始近忧于自己将立即面对华联即将摆在自己面前生存与毁灭的选择,有些是远虑是否立即投靠华联以获得更大的好处和利益。

各种心情,各种思绪,各种阴谋,各种阳谋在华军专设的参观席下涌动着。这就是堂而皇之的阳谋,以力量和利益,作为吸引人心的磁铁。

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大势不是殚精竭虑的谋算里里外外,沉迷于阴谋诡计。而是沉下心思,一步一步的夯实自己的基础,让自己变强。

这次的炮袭目标主要是侦查部队所侦测出来的各个火力点及**军暴露出来的各种有生目标,而**军在夜晚借助夜色悄悄修建的隐藏火力点则被有心地以各种口径火炮犁了一遍。

在摧毁了**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和防御体系后,六时整,经过四十五分钟地摧袭后,各种火炮进行延伸射击。而各主攻部队跟随火力延伸地脚步开始发动进攻,上百辆装甲车齐齐出动,场面非常浩大。

列强国家也开始注意到了华军在陆军战术和装备领域,已经有了领先世界的地位。通过一些外国记者的笔杆子,相信列强也该开始考虑华联的国际地位了。

在**南征第十七军与华军第一军防线交界一带。正当中央第十七军从上至下还在惊恐的看着华军各型火炮产生地焰火及听着怒吼所发出的巨响时,从华军军防线的后房不远处传来雷鸣般地轰鸣声。

而这种轰鸣没过多久就让人知道了这些发出轰鸣声的东西到底是何物,如今顶上前线的是唐生智的部队,他们之中还有许多人仅仅是挺过装甲车的名字,却没有实际见识过。

近百辆有着四个轮子,几根粗壮的铁柱做主架,周围就有着几块铁板做防护,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武装突击车以每小时70公里左右的越野高速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这种突击车虽然简陋,而且乘员只有三人,但火力却极为的密集和猛烈,一挺6毫米洪流ii式机枪,一挺15毫米无壳弹重机枪,还有一门38毫米榴弹机枪,装备三种覆盖近中远距离,又涵盖了精度、威力和连续发射小面积杀伤性武器的战场突击车作为突击的主力冲在了最前面。

虽然防护没有象坦克和装甲车那样全封闭,但是对于刚刚经受过炮火摧残还在与昏眩做着抗争的**军士兵来说这种突击车所体现出来的快速突进就体现了它存在的意义。

在华军内部的历次演习、交火中,他们发现:对于防御方来说在经受了炮火袭击后从隐蔽处冲进战斗阵地需要大约三分半钟的时间,攻击方在炮火摧袭完表面阵地后就会进行火力延伸射击。

而这个时候进攻方地步兵和攻击车辆就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冲锋。在这三分半钟的时间秒以最快地速度贴近防御方地防御阵地,这就是前世中经常所说地尾随跟进。

这种尾随跟进距离很有讲究,跟远了留给防御方太多地时间进入防御阵地增加自身伤亡,跟地太近又容易造成自身地误伤。

因此中央军地尾随炮火跟进距离是四百米,而日军地尾随跟进距离是三百米,德国的无敌陆军主力野战军跟进距离是两百米,人家就是这么猛

因为人家地炮兵和步兵地协同作战是靠着几十年地作战和训练练就出来地硬功夫两百米地距离意味着步兵甚至可以感受到落在最后面地炮弹爆炸时所产生地气浪和飞溅物。

没有着超人地胆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二章 攻心为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