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惜了这孩子,女帝有时也不禁扪心自问,当年为了和她生父的情义,那么早立下太女,是对还是错。固然,即位不久就定下个继承人,对国家大局起到了安定作用。对姬璧早去的父后也是有个交代,可也对这孩子自己却不大见得是好事。
再说同样嫡出的三皇女,这个孩子也很优秀。骁勇善战,却也不是个鲁莽的性子。她一心想组织此次北征。便真个上串下跳,像个小猴子般钻营,还真叫她凑出不少人手来。只要再弄些粮草到手。朝中的主和派便也拦不住她什么了。其实女帝心中也是想打这一仗的,只是君无戏言,她心中虽作此想,却不能轻易说出口。如果这话由她说出来,便是乾坤已定。再没有什么可以商榷的,举国上下便将有场浩劫也说不定。
是以她只能等,看三皇女能折腾出来个什么。果真有效,让她出战未尝不可。只要她还在,便是三皇女因此得了军功人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太女的位置依旧稳稳当当。治大国如烹小鲜,太女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现在起学得一个“忍”字。将来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稳得住阵脚守得住本心也是件好事。
女帝做如此想,便也放任三皇女姬圭四处钻营去。她想看看姬圭能做到何种地步,未尝不是想看看太女姬璧能有何应对。便是五皇女姬璜的江南行所为何事,她也不是不清楚。想到姬璜在鹿鸣宴被蔡玉琦误打误撞落了面子。女帝竟难得有了份恶作剧后的好心情。
姬璜那个丫头也不是不好,只是自小就是个好面子的。又爱把圣人训诫挂在嘴上。常拿出来比照别人,连她同父的姐姐三皇女也被她说过好几回。能不经意叫那丫头吃个瘪,当真是有趣。不知当时姬璜是个什么表情,下回见到姬璞皇儿,叫他再说一遍来听听好了。
想起姬璞女帝就不知觉间,脸上露出笑意。那个臭小子,出门兜了一圈回来,毫无悔过之意。屁颠颠跑来找自己,也不是为了讨饶,一见面就大谈五皇女姬璜的糗事。话说得姬璜都下不来台,好吧,自己当初也的确是笑了。姬璜小脸憋得通红,心里一定气到不行。她又是个小心眼,回去不知道要记恨上谁。不管怎么说,她也是把二皇子平安接回来了,女帝还是给了她嘉奖的。把宫里藏的一本残卷给了她,姬璜这才散去一脸尴尬阴郁,又雨后天晴。
女帝想了会家务事,拿起案上的奏章继续批阅,眉头又蹙起开始忧心国事。北方的边患久矣,前朝遗弊失了一十六州。中原失了“山后”九州后,或可据太行山上内长城守上一时。然则失去“山前”七州,则黄河以北藩篱尽撤,北方强敌便可长驱直入。前朝后多有举兵,亦未夺回失地。
到本朝果有夷狄侵我华夏,虽内有贤臣良相,外有悍将勇兵,奈何那时的女帝是个懦弱的。最后虽打胜收复了失地,却落下个年年向他人进献岁币的传统。唯一可以称道的便是那盟约之后,边境开了榷市。贸易增加,生意和耳目交通方便。且拿岁币数目与军费两相比较,前者远不及用兵费用支出,免了百姓重赋之苦。
但是后面许多人便常拿出这条,为贪生怕死屈辱求和做辩解,着实可恶。她们怎么没看到自此以后,国家武备松弛、自上而下忘战去兵,重文轻武已成积习。此时胡虏又至,河北京师几无可战之兵。北方只有陕西一地兵丁可用,南方将士或有可用之辈,然则南方更长于水战。除了先蔡将军时平南蛮,又长久不经战阵,异地调遣也还需时日。
如今朝堂上有三皇女上下活动,一力主战,自己的默不出声也变相给了她支持,是战是和的争执声渐小。耶律隆庆的大军分兵两路南下。一路由耶律宗政亲自率领从云中府进攻太原府。一路军由耶律宗德统帅,由平州进取燕山府。太原战事胶着,燕山府还没有确切消息传来。大敌当前,不论如何打一战总是不可避免了,便只剩个如何打的问题。
ps:
发表了秦小猪的人设图,亲们还想看到谁,报上名来=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