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商业庶女>第五十一章 良种国情

萧纤婳也是很赞同的点了点头,“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充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的缺陷和变法中的种种弊端是主要原因。”

正统的历史学家通常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作为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开始,而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看作为中世纪历史的结束。大致划分为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这1000多年。

其中,又将这段的中世纪历史进行细分。将5世纪至10世纪这前500年看作为黑暗时期,而11世纪以后则称之为“黄金时期”。这样划分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对这2个时期,欧洲中世纪历史的不同评价。

因为,前面500年中,整个西欧战乱不断,历经匈奴人入侵,日耳曼人的迁移、罗马帝国的灭亡,阿拉伯人的踏入和挪威海盗的席卷。西欧自古罗马时代所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在那500年中,完全的消耗殆尽。留下的只有战争创伤。而11世纪以后,西欧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原来的一穷二白,到后来的高速发展

11世纪以后的欧洲,之所以能够开始经济上的发展,最主要的应该是归功于社会的稳定。经历了中世纪前500年的战乱之后,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战乱和人口大流动明显的减少。

而在农业生产中,也从原来的不定居状态的游牧到后来以定居为主的农业耕作。一个相对稳定和和平的时期。也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除去以上的原因之外,在11世纪以后,新的耕作方式和农业工具也在欧洲社会中生成。

据史料中记载,在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欧洲已开始广泛的使用了铁犁,并用新式的带轮犁取代了以前的老式犁。也开了牛耕和马耕并行的年代。而在此之前,铁器在欧洲并不常用,以法国为例,在5—9世纪的加洛林时代的法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铁制工具很少,农民使用的工具大部分是木制的。

9世纪安那贝王室领地的财产清册记载,一个耕种100多公顷土地的庄园,全部铁制工具仅有2把铁锹、2把长柄镰刀、2把普通镰刀。其余工具全是木制的。在科尔比修道院,仅有2把铁铲、6把铁锄、2把普通镰刀和1把长柄镰刀。重犁虽已见到,但由于牵引动力缺乏,制造需较多的铁,价格昂贵,很少使用。

耕地时大多使用不能深翻土地的轻犁。除去了生产工具的革新。新的耕作方式也在整个欧洲生成,其代表便是三圃制在欧洲的广泛推广。

这种被欧洲人称作近代欧洲农业兴起的耕种方式最初使用的时候也正是在8世纪的加洛林时代,但那时候,铁器并没有广泛地运用。生产工具本身并不发达,加之西欧的主要劳动力还处于奴隶的枷锁之中,其劳动积极性并不高,而且既损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妨害了人口的增长。

因此,也造成了这样的耕种方式在欧洲的不流行。有人估计,在6世纪的高卢,大约每平方公里仅有5.5个居民。耕地仅占全部土地总面积的3.4—4。

而此后以后。欧洲生产力的大发展,首先,归功于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在领主大地产上。奴隶集约劳动逐渐消失,昔日的奴隶成为农奴,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人口也有所增长。

其次,生产工具得到明显的改良。加洛林王朝之后,许多新的铁矿被开采,铁制工具迅速增加,新的生产工具不断涌现,尤其重要的是一种带轮重犁的推广、采用,使北部淤积地得到深耕,发挥了地力,较之轻犁大大节省了耕作时间。马具的改良和马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也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8世纪后,马具渐得改良,即在马蹄上钉铁掌和使用新挽具,使马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牵引动力。挽具的改良也使耕牛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10世纪后,马拉重犁在法国成为普遍现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第三,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提高,首先是三圃制得到推广,11世纪后,在某些地区又出现了四圃制耕作方法,既扩大了土地利用面积,也丰富了作物品种。并且开始注意施肥和保护地力。社会生产力的这些进步,推动了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同样可以看出,在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上面,欧洲的新陈代谢于中国。其代表便是马耕对于牛耕的取代。在11世纪,或者更加早的一段时间。是欧洲牛耕地和马耕地并行的年代。

也可以看作是这2种牲畜在农业耕作中的竞赛。最终马耕战胜了牛耕,成为整个欧洲最流行的一种耕种方式。而马耕的胜利,正如同先前所写:“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马耕同牛耕的竞赛中,马耕的胜利应当归功于重钉马蹄铁和新式轭挽的传入,而这两样东西,却使得马牵引的功效提高了4倍。

加之“三圃制”在欧洲的广泛应用,能够使马得到充分的食物。因此,马在耕种的效率上面就在那段时期集中的体现出来。”正是这样效率的优势的体现,使得整个欧洲开始了马耕的主导,牛耕也逐渐的被马耕所取代。甚至,我们可以


状态提示:第五十一章 良种国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