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染自十六宅回到兴庆宫里,便见到小宫女在阶下簌簌地扫着落叶,单调的声音很有规律地重复着。
秋色微凉,银杏飘黄,那色泽并不十分浓烈,合拢来时却逼得人透不过气来。隐约间又闻见了桂花的香气,殷染扶了扶微晕的额,绕道而行。
恍恍惚惚,踏着巴掌大的银杏叶,每一步都像踩碎了一场梦境。
当初她自秘书省回到殷府,也是这样微凉的天气。她手中还握着那一管玉笛,她原想着,或许明日,明日我就能吹给他听了。
可是不会再有明日了。
小太子与她日日幽会秘书省窗下的事情,被“宫里的人”知晓了。
那一日,她胆战心惊地扒着照壁,望见两位陌生的小公公,在前院里一声声逼问她的母亲:“她在哪里?!”
母亲跪在地上,低着头,没有说话。
她看不见母亲的表情,但她能想象出来。一贯的冷漠,一贯的无情,当旁人同她说话的时候,她那秀气的唇会抿成一条寡淡的线,眼睛里空无一物,让人觉得她不仅不会说话,她简直不会呼吸。
十六岁的殷染已经懂得尊卑贵贱,所以她知道真正厉害的是在两个小公公身后,淡漠立着的那个人。
那人身穿的流黄袍子上绘了七条金光灿烂的龙,但又分明戴着宦官的小帽,年纪不轻了,一双眼睛深沉而有力地盯着落叶堆里跪着的母亲。
他是谁?他为什么要找阿家?他们打听的“她”又是谁?
他们是不是——是不是在找我?!
她紧张地咬着唇,转头正想张口却被父亲拼命用手捂住,父亲瘦弱的身躯绷紧了,牙关死死地咬着,文弱的脸上青筋爆出,不知在忍些什么,忍得那样辛苦、那样痛苦——
“这事与你无关!”父亲沉声说。
她无法动弹,无法言语,只睁大了一双不敢置信的眼,盯着父亲。
这一回,她没有掩饰自己目光中的鄙夷与怨恨。
父亲仿佛被她的目光刺中了,仿佛没有。但他终究没有放开她,就这样,她就这样看着那几个公公皮笑肉不笑地,将母亲拖走了。
她终究把身子探了出去,然后,她就看见了母亲最后的眼神。
母亲的长发已散乱,额头上的鲜血流了满脸,恐怖地木然。苍白与血红之间,母亲的目光朝她扫了过来,极冷的目光,带着刻骨的仇恨,像刀刃,像倒钩,像尖锐的针,像剧毒的刺——
那就是母亲所留给她的,最后的眼神了。
她的指甲抠进了照壁的石头缝里,掰断了,鲜血淋漓,溅上了袖中的玉笛。
而她的父亲,紧紧抱着她的那个瘦小无力的男人,哭了。他的泪水渗进她的衣领子里,让她整颗心都躁动起来,她不耐烦地一转身,“啪”地就甩了他一巴掌!
父亲甚至都没有阻挡或闪避一下,那五指的印子立刻在他那清秀白皙的脸庞上浮凸出来,渗血一般地红肿。他愣愣地,眼中的光芒一下子全失掉了,口中低低地嗫嚅着什么,她听不清楚。
现在回想,他所呢喃的,大约只是母亲的名字而已。
“花楹”。
可是母亲,却再也没有回来。
***
高仲甫大约以为,至正十九年,御花园,大雨夜,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吧?
储嗣废立是国家大事,她后来听闻,张适、翟让等人在延英殿的上疏中列举出了一百三十二道皇太子“不听教诲,昵近小人”的证据,而他们背后的人,显然就是一心要废了太子的高仲甫。一个才十三岁的孩子,竟然就有了一百三十二条罪过……就算他三岁就开始作恶,也得每年做上十三件才够呢。
只是这一百三十二条之中,终究没有和殷家牵上一星半点的关系。她不知道是因母亲到死也严密地封着口,还是因许贤妃、昭信君的活动……
殷染慢慢走到后院,立刻被一个小孩扑了满怀:“抱,抱抱!”
嫩嫩的小脸蛋,欢喜而期待的眼神。小孩子不懂掩饰,什么都表现出来了,也就太容易被人利用和伤害——当初那个小太子,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是那么地依赖着她,哪怕她从来不给他一个正脸……她又如何能将母亲的死怪到他的头上?
殷染叹口气,将小七死抓着自己衣角的肉嘟嘟的手指一根一根地掰开,转身,一个人回了房间。
小小的段云璧不能理解地看着这个美丽女人的背影,挥舞着双手失望地乱叫:“阿阿——阿家!”
乳母过来小声哄他:“七殿下,‘阿家’可不能乱喊……”
那一声“阿家”,殷染不是没有听见。
但她的步履却仍旧平稳地迈了出去,没有停留。
合上了门,身子慢慢自门上滑了下去,而后一点一点,将自己蜷紧在膝弯里。
阿家死了,与她无关。
段五走了,与她无关。
阿家被高仲甫审问拷打,与她无关。
段五独自折下从春到秋的柳条,与她无关。
父亲说:“这事与你无关。”
那到底什么事情才与她有关?!
太沉重的,她逃避;太悲伤的,她闪躲;太真切的,她视若不见。
段五说得没错,她就是个胆小鬼。
竖起一身的刺,却只不过为了保住一个孤独的圆圈。将自己裹进来,就此耳聋目瞎地过一辈子,这是她过去在殷家养成的念头。
只有沉默,可以挽救她在一片嘈杂之中,日渐下坠的黑暗的心。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