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理解他们的心情,李斌也想早日光复东北,但这一切都不能建立在巨大伤亡的前提下。破不得已之下,李斌请求艾琳帮忙利用飞船做一次兵棋推演。这是自近十年来李斌首次请求艾琳出手帮忙。最终兵棋推演的结果是蒋蔡二人作战方案的成功率为六成,要是加大后勤保障和阻止日军援军来援的力度,作战成功率会打到九成,同时物资消耗会增加五成,人员伤亡会下降四成。
有了艾琳的分析,李斌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所有能够打出的牌。先是让航母编队在张敬海的率领下北上支援,然后向前线增派了大量的兵员、兵器。同时为了防止后方干涉对前线指挥造成影响。李彬很知趣地闭上了自己的嘴巴,任何涉及到战斗指挥的电文都不发出,向前线发去电文只是询问蒋蔡二人还想要什么物资,自己一定倾尽全力予以支援。
就这李斌都还觉得不保险,他还想加大投入。但仔细想想目前能够投入的只有海军潜艇部队了。于是他一个电话打到了海军司令郑大海那里。李斌想知道海军潜艇部队到底有多少能够被用到封锁日本本土向东北运送兵器和物资的作战上来。
自从成功重创日本联合舰队后郑大海回到了自己在西联的办公室。对郑大海来说能够重创日本联合舰队是他一辈子都想做到的事情。既然做到了,心愿也了了。这时候要是还不回去就要影响张敬海发挥了。
回到办公室的郑大海起初很是欢乐了一阵,见谁都是笑眯眯的。但后来郑大海见谁都是苦大仇深,好像谁都是他的大仇人似的。这原因嘛,还要找到李斌头上。
之前由于潜艇部队实在是太给力了,让日本人吃亏不小。考虑到今后的作战,李斌忍痛给潜艇部队加了紧箍咒。于是弄得潜艇部队的官兵们怨声载道。郑大海自然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了。
现在李斌突然来电询问潜艇部队的事情,那是不是说潜艇部队要解禁了。心思活泛的郑大海当即保证潜艇部队在一个月内可以投入二十艘潜艇到某个作战方向,两个月后增加到四十艘,三个月后全部潜艇过去都没问题。
李斌可没这样的打算,只是告诉郑大海在朝鲜海峡那边长期保持超过十艘潜艇的存在就行了,不必把所有的潜艇都拉过去。但是李斌也放宽了到朝鲜海峡的潜艇都个鱼雷携带量,让他们满载鱼雷出海。甚至可以多配备磁性制导鱼雷和线导鱼雷。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潜艇部队的艇长们全都向郑大海提交了希望到朝鲜海峡执行任务的申请,弄得郑大海头疼不已。迫不得已之下郑大海决定还是按照老办法实行轮流制,让已经完成了出港准备,但却还没出港的潜艇先出发。没回港的潜艇哪个先回来,哪个先出发。
后来李斌彻底解除了对潜艇部队的限制,要求每一艘潜艇在出海前都必须满载鱼雷。当时潜艇部队只认为这是李斌良心发现了,丝毫没往其他方面想。等他们想明白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明白得实在太迟了。但他们也从心底里感谢李斌对他们的好。
先期到达朝鲜海峡西联潜艇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对朝鲜海峡的水文条件进行了大规模复查。海底的情况很神秘、很复杂,稍不注意西联潜艇就要倒霉。再说了没人希望因此丧命,因此复查是必须的。好在朝鲜海峡并不是很大,复查也很快结束。复查的结果和以前的调查结果没什么不一样。西联的潜艇艇长们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以前的资料作战。只不过他们来的时间实在是早了点,根本就没有多少值得他们大开杀戒的目标。
“我说海军那帮带翅膀的家伙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来?我都等得不耐烦了。”在青岛外围的某人抱怨道。
“快了,他们会准时到的。”另一人回答道。
无论是西联官方还是西联民间都对守时守信十分看重,西联认为不守时守信是一种巨大的犯罪,会极大地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西联以前就曾经多次出现因不守时守信导致的教训。
在二十世纪一零年代西联的一家轴承生产商生产的轴承具有非常优良的性/能,因此很多要用到轴承的生产商纷纷与这家轴承生厂商签订采购轴承的协议。要是这家轴承生产商好好地;履行协议就什么事儿也没有。可谁知道这轴承生产商的老板那一天发了疯,不但单方面地提价,还经常不按时发货。
本来嘛,你东西好,又供不应求,那你提点价也没什么。毕竟这是一种行业内的潜/规则,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会说什么。可你提价也提得太狠了吧,居然是原价的整整一倍。这下子,麻烦事儿就出来了。那些之前签订了采购协议的厂商就开始闹事儿,他们要求这家轴承生产商必须按照协议中的价格出售轴承给他们。
没想到,这轴承生产商的老板认为,自家工厂生产出来的轴承是人人追捧的畅销货,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销路问题,很是硬气地表示,价格不变,爱要不要。
这下子可把那些厂商全给得罪了,他们一方面派人继续谈判,看看这价格能不能降下来;另一方面派人前去调查,看看哪里有符合自己要求的轴承。这一找还真的找到了很多符合自身要求的轴承。没说的,有了新货源的轴承需求商们很是毫不犹豫地将原供货商给踢了出去。最终这家轴承生产商倒闭了,那位老板也选择了用自身来证明自由落体运动的真理。
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