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磨刀霍霍的声音,身为德国第三大强敌的法国怎么可能听不到。此时的法国真的只能用一日三惊来形容。
一战的西线主战场可是在法国北部进行的,一场战争下来法国北部虽谈不上成为荒无人烟的荒漠,但也谈得上十室九空。战后,法国不得不投入巨大精力对北部地区的经济进行复苏,但却收效甚微。
首先法国北部的人口大多死于战火,这造成了法国北部缺少足够的劳动力,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法国还拿什么恢复北部经济。
事实上一战期间法国的青壮年人口大量死于战火,不但北部缺少人口,就是远离战火的南部也缺少人口。法国实在是拿不出足够的人了。
其次法国在一战期间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用于战争,到战争结束时法国手中虽然还有钱,但都不敢轻动,因为这些钱只能拿来应急使用。天知道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不会出现急需用钱的情况。这时候将这些钱用光了,一旦出现问题怎么办。
最后法国在一战结束后并没有获得任何的战争赔偿,只能自咽苦果。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怎么可能恢复得了北部地区的经济。
面对这样的难题,法国政府是一片焦头难额。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德国在战后大卖武器的做法给法国人提了个醒。
要知道一战期间法国的武器也是受到实战考验的,部分武器要比德国的强,也更适合那些并不富裕的国家。于是法国也开始了大甩卖。
在法国公布的出售武器清单中,最受人欢迎的就是七十五毫米口径野战炮和雷诺ft―17(十七)坦克。
法国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重量轻(相对于同口径野战炮而言)、移动方便、射速高、威力也不错。对那些并不富裕的国家来说完全可以作为师、团一级的主要火力支援。更重要的是法国的七十五毫米口径野战炮价格低、数量大,还搭上了售后服务。
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的售价上,法国将其仅比成本价高一倍的价格出售(军/火出售的价格都要在其成本价上翻几番,军/火越重要,翻的价格更多,法国给的可真是良心价),每门炮还附带二十发炮弹。在出售达成后法国还派出专门的教官帮助购买方尽快熟悉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以期尽快形成战斗力。
雷诺ft―17(十七)坦克在一战期间的堑壕战中证明了自己是一款十分出众的坦克,在当时还没有哪款坦克能够与之相比。现在法国愿意低价大规模出售,那些有意于此的国家和势力还不疯了买。
和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的出售一样,雷诺ft―17(十七)坦克在出售时也会附带一定数量的弹药,通常是二十发炮弹、六百发子弹。当然了,教官也是并不可少的。
恰在此时美国主动向法国贷款,让法国用这些贷款恢复经济。面对美国的好心法国很是疑虑,认为美国人不怀好意。可后来法国人才知道美国人是好意、坏意并存。
一战结束后美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法国最大的债主就是美国。美国当然不希望法国赖账,可法国的经济迟迟不恢复,法国欠美国的债就一日不能还清。为了让法国尽快还钱,美国只能贷款给法国,帮助法国恢复经济。等法国的经济恢复了,法国才能够还清对美国的欠债。
当然,美国也清楚经济恢复起来的法国肯定会加强军备,以期一雪前耻。
通过大规模出售军/火与美国的贷款,法国获得了急需的经济恢复资金。利用这些资金法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恢复行动。可问题又来了――还是缺人呀。
为了找到足够的人手,法国是使尽了手段。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法国人也懂。因此法国找的人大多都是具有法国国籍,或者法国血统的人。这种人在法国的殖民地上很多,于是法国不遗余力地招收这类人。好在法国人给出的条件还算丰厚,法国还是招到了很多人的。可问题又来了――这类人大多只能干体力活,想要干技术活,还需要时间。
法国的重建要很多会干技术活的人,于是法国人又不得不想办法找这种人。
这时候法国人猛然想起来,那些被派到法国的西联劳工还在法国,这些人可是真正的技术工人,而且人数还很多。
经过与西联的协商,西联同意在在法劳工自愿的情况下,他们可以继续在法国工作。结果大部分劳工留了下来,为法国恢复经济做贡献。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世界迎来了一段和平时间。在此期间法国的经济得到恢复,法国终于又有钱了。
鉴于一战的法国所造成的巨大伤害,法国政府决定沿着法德边境修筑一条由钢筋混泥土为主体,配备大量火炮、机枪、军队的防线。
有意思的是,一战期间深受德国所害的比利时在听闻法国要修筑这样一条防线后,主动和法国联系,希望让这条防线的西端在比利时。法国文言十分高兴,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之后法比两国在和德国接壤的边境地带开始大兴土木。经过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六年,长达八年的建设,这条防线终于竣工,法比两国将这条防线称为永不可破的钢铁防线。
由于德国始终保持着对法国的巨大压力,法国也不得不加大对军队的投入。
法国知道要想坚守住法国,法国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也正是因此法国对陆军的投入简直可以用不余余力来形容。
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