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苏再次开战的初期,苏军的突袭的确发挥了出其不意的效果,部分苏军甚至进入了中国东北。这位老兵的第一次战斗就是和他们在国内开始的。好在他们被消灭了,处于宣传需要,新政/府选择了隐瞒。
苏军的突袭的确让中国方面震惊,但很快中国方面采取了反制措施。
早已准备就绪的喷气式攻击机紧急起飞,朝着突入中国境内的苏军飞去。他们的任务是阻止苏军的进一步入侵。可飞到一半就接到命令,要求他们立刻对苏军后续部队进行打击,如果可能一定要将浮桥全部炸断。
如果让后世的人看到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攻击机肯定要骂/娘了。
因为这款喷气式攻击机实际上就是后世苏联的su(苏)―25(二五)攻击机。
自从西联成功研制出喷气式战斗机后,喷气式攻击机的研制就被提上了日程。
和以前西联的攻击机一样,新的喷气式攻击机必须具备对海对地打击能力。
按理说,这点不难做到,毕竟以前的活塞式攻击机都做到了的。但对已经决定以导弹为未来主要作战武器的海军来说,攻击机还必须具备携带导弹,并引导导弹攻击目标的能力。
这下轮到喷气式攻击机的研究人员犯难了。
在导弹出现前,攻击机哪次不是飞到目标头顶上扔炸弹,才把目标击毁的。在这种情况下海空军完全可以实现攻击机的通用化。
可导弹出现后,携带导弹的飞机可以离得远远地发射导弹,随后就可以施施然返回了。
这样做可以说是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率,减少了人员伤亡、装备损失。唯一的问题就是作战价格比较贵,关键是导弹贵呀。
考虑到海空军作战的不同和相似之处,喷气式攻击机的研究人员决定研制两款攻击机。
一款攻击机还是像传统的攻击机那样,具有良好的中低空/性/能,用于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另一款攻击机携带反舰导弹,专门执行对海上目标的打击任务。
前者就变成了李斌看到的后世苏联的su(苏)―25(二五)攻击机。后者变成了让李斌泪流满面的一款攻击机。至于这后者到底是谁,暂时不表,请耐心等待。
前者被定位为战术支援攻击机,是为了打击地面、海上的无防护或者轻防护目标而设计的。该机在诞生之初就明确了其是作为支援用飞机而存在的。至于制空权争夺任务还是交给专业的战斗机吧。当然了,要是敌方的战斗机飞行员以为这是攻击机就想来占便宜的话,该机一定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做机不可貌相。
其实李斌也很疑惑,按理说这些研究人员拿出了这么多后世的武器装备,在攻击机方面拿出的也应该是后世美国的a―10(十)Ⅱ(此为罗马字母的“二”)雷电攻击机呀,怎么会是后世苏联的su(苏)―25(二五)蛙足攻击机呢?
后来李斌才明白这是海军陆战队的要求。海军陆战队认为在地面火力支援中,固定翼飞机的速度决定了其能够更快地到达战场,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而海军陆战队又没有可以起飞固定翼飞机的专用航空母舰。于是海军利用船舶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成功,对已有的两栖攻击舰进行改装。改装后的两栖攻击舰能够起降固定翼飞机。
于是新式喷气式攻击机必须具备上舰能力。
后世美国的a―10(十)雷电Ⅱ攻击机可是没上舰呀,而后世苏联的su(苏)―25(二五)蛙足攻击机可是上了舰的。
在这种情况下,后世苏联的su(苏)―25(二五)蛙足攻击机最终出现了。
其实李斌不知道的是,后世美国的a―10(十)雷电攻击机没上舰和美国海军航母的强大有十分大的关系。在拥有大量大吨位航母的情况下,让a―10(十)雷电Ⅱ攻击机成为航母的舰载机完全就是浪费航母宝贵的载机量。再加上美国那数艘四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所拥有的强大登陆能力,a―10(十)雷电Ⅱ攻击机上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终a―10(十)雷电攻击机成为了美国空军唯一一种负责提供对地面部队的密接支援任务的飞机。
中国方面将提前诞生的后世苏联j―10(十)攻击机(空军型),fgj―11(十一)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