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通墙已经打好,家家户户的院墙都打开一个小洞口,平常都用秸杆遮住,院连院,户通户,凭着这些通墙,士兵在村落战斗中便可以通行无阻,隐蔽潜行,掌握主动,打击了敌人。
村外则广泛开挖交通沟,长度,五尺;宽深,五尺,村连村,庄连庄,部队在里面可以隐蔽的进行机动,在地面却看不到。
由于百姓的觉悟提高很快,余飚的全民皆兵设想得以顺利实施,要求是每家至少一杆枪,管它是老套筒子,还是水连珠,老毛瑟,只要是能打响的家伙,都分门别类的发放下去,只要是能战斗的人,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扛起枪接受短训,当然,除了少得可怜的实弹射击外,子弹全部由村干部保管,战时再下发。
这样的景象是很奇特,也很威风的,田地里、沟坎上、街道上,随处可见扛着枪的老百姓,干活时也是一肩扛枪,一手拿锄,一闲下來便有人端起枪练瞄准,嘴里还念念有词:啪、啪,打死许子,手里有了枪,平常老实巴交,走路都低着头的老百姓,一下子便觉得不一样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手里有了枪,胆气壮,腰杆挺,精气神也足了。
“全民皆兵,是中国人就來打鬼子吧!”、“扛起枪,保卫好生活,保卫根据地,保卫自己的家,保卫亲人!”、“大干百天,铜墙铁壁!”……铺天盖地的标语刷满了大街小巷、村落镇子,一派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气势。
正晌午了,天气很暖和,独水镇原來的镇公所前锣鼓喧天,一派热闹的景象。
“哗啦!”红布被郑淑香扯下:“章湖县临时抗日政府”几个大红字呈现在人们面前,站在牌匾下,她那嫩白的脸上,泛起一层红的颜色,阳光照着她站得直直的身上,也沾染了这青春的标志,她的身后同样是一群年轻人,脸上都带着庄严的神情。
余飚和李如萍站在围观的人群中,和几个警卫人员带头鼓掌,另一边刘震也带着一票人前來捧场。
“女的县太爷啊!真是了不得!”
“听说是个女秀才,在北平念过洋人学校的!”
“长得这样雅静,一看就是大家主出身,还是文墨人,啧啧……”
……………
余飚和李如萍听着议论,相视一笑,转身走出了人群。
“肚子饿了,吃点饭打开。
“有人呢?”李如萍嗔道:“沒听见刚刚老百姓议论啊!大家还很封建呢?”
余飚咧了咧嘴,不过这偷偷摸摸的更加有趣,更浪漫,在一起的时候,趁人不备,捏捏摸摸。虽然经常挨李如萍的绝技小掐手,他倒是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