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抗日风云记>第五十二章 活着方可作为(五一节快乐)

“没错,就是西北风的人马。”张七将军帽啪的摔在桌上,抚着亮光光的大脑袋,“那个逃回来的小兵认得其中的一个家伙,现在李家村,康家寨,桃花庄都让他们占了,估计关口村早就是人家的了,要不杜二坏能一去就没个音信,连着去了两个送信的也不见回来。”

“这么说,镇子西面的几个村子都让西北风占了。”吴宝泰皱紧了眉头,“他们是饿得呆不下去了,还是真想跟日本人过过招?”

“管他们怎么想的?”张七气呼呼的说道:“我现在手里好歹也有五、六百人枪,又有皇军撑腰,怕他个球,待我召集人马,平了他们,也在皇军面前露个脸。”

吴宝泰凝思想了一会儿,谨慎的说道:“西北风现在有多少人马?你有足够的把握吗?”

“据逃回来的人说,西北风顶多百八十人,现在他们封了路,确切消息传不过来。”张七说道:“再加上守家的,我估计不超过二百人。”

“听说前些日子他们跟皇军打了一仗,被打得很惨。”吴宝泰冷笑着说道:“你调集人马彻底灭了他们也好,省得还得防着他们闹事。再说,西北风这些年黄白之物也捞了不少,咱们也不是白出力吗!”

“舅舅高见。”张七咧开嘴笑了起来,“皇军这边还是先不要出动的好,这下子舅舅家的田产金银又该增加了。”

………………………

老虎山梁,离独水镇子有十五里,三面临沟,一面连山,是个很好的地形。要上山只有一条小路,只要把这条小路卡住,四面都是断壁绝崖,插翅也难上来。山顶上有一座古坟,四面有土砌的围墙,坟里长着十几株松柏树,还有一些石碑、石桌。

“队长,据本地人讲,敌人要从独水镇向咱们进攻,一是走这里,二是走十里外的狗尾巴梁。”林存忠站在高处指点着,给余飚做着介绍,“这两个地方我都去看过,地势都不错,非常适合阻击。”

余飚点了点头,笑道:“你办事我放心,不过我想提醒一下,不要光想着阻击,要多制定出几套应对计划。比如说:如果敌人来的人数不多,我们是不是能放进来再打。”

林存忠淡淡一笑,解释道:“队长说的很对,我们一共制定了三套方案,有阻击的;有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还有诱敌分兵、分而歼之的。按照情报,镇上一共有五百多伪军,一个中队的鬼子,倾巢出动不太可能,顶多也就是与咱们旗鼓相当,只是鬼子不太好对付。”

“是啊!”余飚抬头望着独水镇的方向,轻吁了一口气,“鬼子的战斗力确实很强,正面对抗并不明智,不过,也不用太害怕,咱们明的不行就来阴的,地雷还没开过荤呢,正好让他们尝尝厉害。”

林存忠犹豫了一下,他受的军校教育是针对正规战的,所以对于象地雷、地道、游击战这样的特殊打法并不太看好,“这个地雷好是好,可总不比枪炮来得痛快,枪炮能找上打敌人,地雷是死等,敌人不到上面就没用了。”

“我知道你这科班出身的瞧不起这小手段。”余飚并不介意,而是耐心解释道:“拉开架式,枪炮齐上倒是痛快,可你觉得咱们这样的部队能和日本鬼子硬干几仗?不是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就算一个赚一个,顶多也就干死几百,然后咱们就得被人追得象野狗一样,或者连那命都没有了。然后就是日本人乒屠杀村民,是不是这样?队伍和日本人拼完了,这附近就是日本鬼子和汉奸的天下了。”

“打仗自然会死人,为国为民而战,死了也能激励后人。”林存忠握着拳头,慷慨激昂的说道。

余飚有些郁闷的盯了林存忠一会儿,叹了口气,说道:“死去未必如愿,活着方可作为。只有保存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打仗可不是光凭着痛快,我的手下跟着我举旗抗日,我也想尽可能使他们多活下去几个,最后能看到日本鬼子被打败的那一天。如果你老想着以死报国,那我就要考虑是不是换个参谋长,好让这支队伍能存活得久一些,附近的老百姓能多得些实惠。”说完,余飚背起双手,缓缓向山下走去,只剩下林存忠一个人在山上发呆。

远处的山顶,渐渐透出亮光,天空的星星,慢慢减了颜色。一轮缺边的月亮将水一般的清光,洒向村落。

站在简陋的讲台上,林存忠默默地看着坐在底下的班、排、连长,他的脑海里还不断浮现出余飚白天所说的话“死去未必如愿,活着方可作为。”

好半天,林存忠将目光停留在余飚的脸上,每次上课,余飚都规规矩矩的坐在下面听讲记笔记,有了他的带头作用,其余的干部也就不敢偷懒,这让新加入进来的林存忠慢慢树立起一些威望,也对余飚心存感激。

“今天,我讲讲埋伏时的地形运用和火力配置。”林存忠缓缓开口说道:“在敌强我弱的总形势下,埋伏和奇袭是很有效的攻击手段,希望你们能认真听讲,好好领会。士兵们听从军官的号令,军官们便有责任使他们尽量的避免伤亡,任何冲动和暴躁的情绪都要压制在心里,不能影响到战斗的指挥。记住,你们的一个命令将决定一个班,一个排,甚至是一个连的命运,一定要慎重。”

余飚嘴角露出了赞赏的笑意,看来自己白天的话林存忠是听进去了,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思想转变,难能可贵呀!他刷刷的记着笔记,不时抬头瞪着眼


状态提示:第五十二章 活着方可作为(五一节快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