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夜晚,世俗战斗教徒在耿纳屠杀整整两千六百名新教徒,这消息也真称得上是骇人听闻了,一周时间过去,就传遍了大半个艾而多。[
闻听这消息的人都是感到无比的震惊!不管是再无见地之人也能判断出,四十年前浩大的宗教冲突或许又将重演了。
但这还只是表面上的判断,那些善于思考的人们却开始往深处挖掘。这大规模的屠杀发生在耿纳,艾而多王权所在之地,那么,这证明了什么?是否证明王权已经衰落,无力制止这血腥的屠杀?
这样一来的话,那些人又想,假如王权已经衰落到这个地步,一旦大规模的宗教冲突发生,这王国里还有谁能压制这冲突?
深入思考的人最终得到了答案――艾而多即将陷入可怕的动乱中了,而这场动乱无论是规模还是持续的时间,都必将远远超出于四十年前。
那些习惯于将大事记录在案的人统一写下这样一行字――七月三日,是血腥的夜晚,是艾而多王权衰落的夜晚,由此,艾而多王国开始陷入可怕的动乱之中。
人们就将这别有纪念意味的夜晚称为血色耿纳之夜。
就如人们判断的那样,这消息一传到南方数万新教徒的耳朵里,新教徒们就彻底了,先是克莱斯顿的覆灭,后是伯爵伊斯特被暗杀,然后,是两千新教徒葬身耿纳,怒火几次积蓄,终于抵达了巅峰。
新教徒们明白,和世俗战斗教会要决一死战了,四十年前未分出胜负,这一次,却要彻底决出个胜负了。
多达整整十一万新教徒们联合在了一起,他们聚在尼姆巴斯平原,为伊斯特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然后,这十一万新教徒无论男女老幼,都拿起了兵器,带着滔天的愤怒浩浩荡荡的朝北而来了。
假若第一次六千新教徒前往耿纳、沿路焚烧几间教堂只是泄愤,那么,这一次就是裸的毁灭了,十一万新教徒被愤怒烧光了理智,所经之处,所有的教堂、修道院、修女院全都没留下一片完好的瓦片,他们开始大规模的屠杀一切于世俗教会牵连上关系的人,不但是神甫、修士,就连临近教堂的人都连带着遭殃。
南部大批大批的艾而多民众开始举家逃亡,想要迁至不会被灾难波及的省郡,但是,此时的艾而多究竟哪里是安稳之地?十一万新教徒一上路,整个艾而多的南部就迅速的陷入了动乱之中,城镇里每日暗杀之事接连不断,广场上、河道里、庄园里,到处都有死状凄惨的尸体,数百间教堂被焚烧,黑灰飘在空中,堪比厚实的乌云,将整个艾而多南部笼在了阴影里。南部世俗教会受到新教的压制,根基原本就薄弱,这一次,却要被连根铲除了。
与之相应的是,北部的世俗战斗教徒也开始集结,新教徒的行为又点燃了世俗战斗教徒的怒火,他们更坚信他们这次要彻底覆灭南部的这颗神圣信仰的毒瘤了,因为,在背后支撑着他们的是权利凌驾于王权之上的圣灵主教都瑞而,以及整个神圣教廷。
南部新教徒的提出的口号是:毁灭这些伪神圣信仰者!而北部世俗战斗教徒叫嚷的口号却是:审判这些神圣信仰的叛徒。这两支信仰原就是一支信仰,只因分歧,却成了不能共存的仇敌,父神若有知,不知对这双头怪兽做何感想。
几日之间,世俗战斗教徒也聚集了整整十四万的数量,开始往南部进发,他们所经之处,那些民众就更遭殃了,宛如强盗过境,一切财富、妇女的贞操都保不住。
人心惶惶,按照有心人估算,这两支队伍最终会在艾而多中部四个省郡碰头,然后,就是大规模的冲突。
流民遍野,这四个省郡整整四十五万民众不得不提前迁徙,寻安稳之处。那些领主也开始觉得不安稳了,他们那点私人武装,在这样的规模浩大的冲突里极有可能眨眼就被淹没的不见踪影了。
地方的军队原本是应起些作用的,但是,国王没发话,他们就特别珍惜生命,留守原处,其实,就算国王发话了,这些地方军队究竟会不会为国王卖命,这还是另外一回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多尔尼维亚而去的奥斯科怎能察觉不到这局势?他的心情开始变的低落,四十年前的灾难终究还是要发生了。
不过,血色耿纳之夜之后,他已经不像当初那般全然认为是他引发了这场灾难,局势的推演让他逐渐察觉出了,他确实干了件错事,杀掉了两名无辜的新教徒,但也仅仅如此而已了,他的过错还不足已引发这场灾难,引发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人,就是琳德夫人。
他这些天来将所有的事情连贯起来那么一想,就止不住的觉得心里发寒。因为他察觉出这极有可能是个一环挨一环、环环相套的计划,以克莱斯顿的毁灭为开始,琳德夫人就埋伏下了种子,她暗地里推动了整个局势,终将四十年前的灾难在艾尔多重演。
这推断的结果着实让人不愿意相信,但奥斯科却又有确凿的证据,因为他记起了在克兰维尔茨堡宫时,曾亲耳听到琳德夫人与巴克罗大帝的谈话,那谈话的内容已经表露了,琳德夫人向这位克兰的国王借取了庞大的人力,而这些人潜伏于艾而多的各个角落,从新教到世俗战斗教会,乃至神圣教廷都会有,这些人向她提供所有的消息,而她掌握了这消息之后,就一步步的施行她的计划,所有局势的发展都在她的预算之中。
而圣灵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