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排犹从1881年开始,一直持续懂啊了1914年,所以大量的犹太人逃出俄国。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一批人逃到了中国来,恰好俄国在修建东清铁路,这让很多犹太人甚至直接介入铁路修建,之后又继续靠着铁路发财,在中国东北站稳了脚跟。
而哈尔滨则是犹太人最大的聚居区,东北战争之前,这里就有了8千多犹太人,现在已经超过了1万人。
哈尔滨一半的商业,现在都控制在犹太人手里,中国商人才排名第二,第三是俄国人,剩下的日本、朝鲜、英法等西欧国家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
这些情况都是杨潮从哈尔滨市长口里得知的。
杨潮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让市长跟自己坐在车上,在哈尔滨的街市间转悠。
杨潮看到,由于有大量的洋人经营,这里充满了欧式风情,俄国人也做过规划,街道宽阔整齐,两边欧式建筑鳞次栉比。
只是道路有些问题,就连最繁华的中国大街竟然都是夯实的土路,没有硬化,一下雨肯定满是泥泞。
“外边看着光鲜,怎么连道路都不好好修一修?”
1898与铁路修筑同时,哈尔滨城市建设也开始了,大量中国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将沿江古河道荒凉低洼的草甸子开辟成了一条土道,用来供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通行,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条大街的雏形,街道旁居住的都是中国工人,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大街,1900年的时候,这条大街已经颇具规模,嗅觉敏锐的中国商人在这里开了大量的铺子。
铁路建好后,这里靠近河道,称为最佳的埠头,俄国商人也来这里开始经营,此时虽然名字还是叫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洋人修建的欧式建筑,已经形成了一条殖民地性质的商业街区。
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大街的规模继续扩大,两侧华丽建筑更加密集,但是基础设施显然没有跟上。
市长解释道:“设计方案早都出来了,华洋商会都愿意修路,他们也愿意出资,只是出资比例定不下来。洋人坚持要由商铺数量比例来出资。但是华商虽然人数众多,可是多是小本经营,所以一时定不下来。”
市长显然支持华商利益,毕竟他可是靠选举上来的,哈尔滨的洋人虽多,但是选民可都是华人,洋人又决定不了谁当市长。
洋人希望按照商铺数量分摊,华人则坚持按照经营规模出资,双方僵持不下,所以才耽误了下来。
“田市长,为什么要找商人募捐呢。修路架桥,改善交通,这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
杨潮问道。
市长姓田,家里是酿酒的,用黑龙江的粮食,小麦、高粱为原料,质优价廉童叟无欺,经营有年头了,是本地大家族。
田市长道:“官府一时拿不出那么些钱。修路所费颇多,预算上百万,没有那么大的盈余。”
哈尔滨是繁华的商贸重地,财政情况良好,但是一下子拿出上百万辆修路,还是很有压力的。
市长是当地大族,他们家在这里生活了上百年了,比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还长。
只是观念太老旧,还管政府叫官府。
杨潮知道这种人物是不太愿意负债发展的。
“田市长,我给你个建议,去上海发债券。以哈尔滨的财政状况,债券利息不会太高。然后收税还债,就由这条街上的铺子交税,收专门的筑路税,不用太高,百分之一就够了。什么时候偿清债款,什么时候停止收税。政府不会有任何影响的。”
“大人说的极是,极是。卑职谨记,谨记。”
杨潮不是官,但是田市长可不敢把杨潮当成眼中的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