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900>第五百七十三节 合作的原因
始思考自己的道路,才开始真正的走上不同的道路。

杨潮对这些东西其实不感冒,在他看来,无论什么社会制度,其实最大的作用第一项永远是稳定,更进一步则是提供社会服务,纵观历史,无论什么社会,只要能维持30年的和平稳定。并且提供了全民教育这样的社会服务,那么30年足够他们跟上世界平均水平。

这一点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做到了,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的做到,所以历史上往往有很多次盛世。每每都出现在一个朝代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因为王朝新立,新的制度建立,保持了几十年的稳定,于是自然而然的经济繁荣。人口激增,成为盛世。

但到了现代,中国古代统治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所以革新是必须的,至于革新成什么样,是学习日本还是学习美国还是学习英国还是学习德国还是学习苏俄,在根本上其实没什么区别,只要解决了长期的和平稳定和工业化社会需要的受教育人口,那么国家就能发展起来。改开就是最佳的案例,而始终无法完成义务教育的巴西和印度则是失败的案例。

现在的中国,已经解决了义务教育问题,而且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已经培养出了一代人,只要在坚持一二十年,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是由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组成,那么整个社会的竞争力将达到世界中级水平,精英肯定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样整个社会也就步入了世界一流。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内部,来自稳定。

跟汉森友好交流之后,跟一起到来的丹麦代表也交流了一番,丹麦这个国家也跟瑞典一样。工业化时期比较晚,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等到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之后,他们才开始工业革命。倒不是说他们落后时代,技术是没有国界的,英国人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早就传入了丹麦,只是工业革命不是引入一两种技术,而是社会经济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发生的剧烈的经济变革,变革的唯一目的就是适应工业社会。

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内,一般只有一个国家在进行工业革命,因为当这个国家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该国竞争力最高,该国的生产力更强,在他们完成工业革命之前,其他国家不可能有机会,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期间,导致西北欧地区英国的效率最高,人才、资本都涌向英国其他国家不可能有机会,连荷兰这样的资本富裕国家都不行,更何况丹麦。

等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后,技术革命就开始向其他国家扩散,第一波是法国、德国这样的大国,第二波才轮到丹麦、瑞典这些北欧国家。

跟瑞典一样,丹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完成了义务教育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制造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于是当工业革命到来之后,发展十分平稳、快速。

而且这种自然而然发生的工业革命,往往是资本自动促进,因此工业化发展往往跟本国国情十分贴合,就像瑞典紧紧围绕他们丰富的优质铁矿资源,发展出了机械制造、造船业等产业,丹麦则根据他们良好的农业条件,工业革命集中在食品加工业和皮革制造业上面。

丹麦地形平坦,降雨适中,因此农业发达,三分之二的农业产出用来出口,因此他们的工业就围绕着食品加工业,是欧洲最主要的黄油(原料是牛油),猪肉,皮革,他们是欧洲最大的皮革加工中心,每年上千万张皮革出口。

就像铁矿、机械制品和造船业就足以支撑瑞典这样的小国完成工业化一样,食品加工和皮革产业就足以支撑起丹麦的工业化。

同样这样的小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依靠自己积累工业化资金,不可能依靠自己解决市场问题,所以往往都坚持自由贸易,所以对中国这样有巨大市场的国家十分依赖,丹麦跟杨潮友好的交流一番后,非常欢迎中国跟丹麦贸易,欢迎中国到丹麦投资,尤其是提出了希望杨潮在丹麦开办医药工业,他们认为丹麦丰富的粮食产出,正合适用来做以玉米等淀粉为原料的青霉素生产。

杨潮满口答应要在丹麦建设一座全欧洲最大的青霉素加工厂,用来生产满足整个欧洲需求的青霉素,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至少在1000万美元以上,因此丹麦政府十分欣喜。

可是有人很不理解,杨潮似乎对北欧国家太过青睐,跟这些国家的合作,十分慷慨,似乎有某种喜好一样,连张念这样的亲信都很难理解杨潮的所作所为,如果杨潮将合作的对象放在德国身上,他一点都不怀疑,可是跟瑞典、丹麦这种毫无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合作,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不怪张念不理解,因为杨潮的理由,即便拿到后世,恐怕大半中国人都无法理解。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三节 合作的原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