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900>第五百九十五节 像骑士那样战斗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第390票。

————————————

“所有人都应该像古代的骑士那样战斗。就像你们伟大的先人对抗蒙古人、对抗突厥人、对抗波兰人、对抗条顿骑士团入侵的时候那样,不顾一切,忘乎所以,只为了荣誉和责任,为了履行上帝赋予你们的使命,为了你们对沙皇陛下的承诺,为了你们的名誉,去战斗!”

伊尔库茨克第五集团军驻地,各个大喇叭开始广播,杨潮洪亮、抑扬顿挫的高亢声音进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杨潮用的是俄语,他就是给这些沙皇统治下的民族做动员的,这些是新兵,还没来得及进行正规训练,目前只进行了编组,穿上了崭新的军服,拿起了崭新的步枪,配发了刺刀,然后在懂俄语的德国和俄罗斯军官的带领下,刚刚组建了军事组织机构而已。

但杨潮要他们立刻就上战场去,去发动对苏俄的大反攻,去用步枪,用刺刀,去冲锋。

当然这些人不是前锋,前锋已经出发,是3000辆重型坦克,由美国籍士兵开动,后面跟着第四集团军的英国、法国和德国籍步兵。

第四集团军之后,是张作霖带领的第一集团军,配发了少数坦克和大量军马;接下来是日本士兵组成的第二集团军和朝鲜人组成的第三集团军;最后一批才是俄罗斯、乌克兰人组成的第五集团军。

这五大集团军,将发动五波不间断的冲锋。

杨潮可谓孤注一掷了。

因为他输得起,他不在乎死人,就像史达林不在乎死人一样,史达林这个格鲁吉亚人不在乎俄罗斯人的生死,杨潮这个中国人也不在乎欧洲人、日本人和朝鲜人的生死。

当然也会死中国人,而且将中国集团军放在第二波冲锋,伤亡不会小。但不这样,不足以让其他集团军拼命。

至于死人问题,杨潮做好了心理准备。也许会死1万人,2万人,甚至5万,6万人。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这一仗之后,整个西伯利亚就是中国的了,没有付出鲜血代价得来的土地,是不会有人付出鲜血来保卫的。仔卖爷田不心痛,满清割让领土的时候,眉头都不皱一下,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有张作霖那个狡猾的土匪在,死人最多的肯定不是中国人,会是朝鲜人,是日本人,是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和美国人,还有俄罗斯人。

“前方的炮声你们应该都听到了吧,时代变了。但是人并没有变,你们依然如同你们的祖先一样英勇,一样的忠诚。去吧,像你们祖先那样战斗,像你们祖先那样活着,像祖先一样死去,做一个真正的斯拉夫勇士!”

杨潮终于做完了动员,第五集团军所有军官开始集合士兵,准备出发。

杨潮不怕死人,但是弗拉格尔怕。因为死的人已经太多了,这次战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下来,也许俄罗斯人真的会在西伯利亚失去存在的痕迹。所以他想多留下一些种子,更重要的是,他很怕再一次失败,跟苏军战斗了那么久,他太了解那些人的韧性了,似乎比当年的沙皇军队意志要顽强太多。纪律性更强,训练更好,装备更好,战斗力更强。

如果再次失败,俄罗斯帝国就真的失去了所有的保护能力,杨潮不可能再次招募50万大军,而沙皇政权也没有机会等待再次组建新兵了,除了流亡中国之外,还能怎样?

弗兰格尔不由后悔,最坚强的堡垒,总是在内部被攻破,如果不是当初他响应了高尔察克的政变,情况不会是现在这样。但是当初他们真的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啊,人类犯过许多错误,可有什么错误比抱着善良的意愿而犯下的错误更让人痛惜呢。

如果沙皇政权就此消亡,他弗兰格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这个古老男爵家族的继承人,亲手埋葬了他们无数代保护的沙皇王权。

“杨大公,您有多少把握?”

对杨潮的指挥,弗兰格尔无权过问,他这个总司令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俄罗斯正规军,杨潮的沙皇骑士团可不对他负责,而是直接向沙皇负责,他无法阻止杨潮的冒险,但他很想听杨潮说绝对有把握。

杨潮叹道:“五五之数吧。但不得不如此。冰雪已经开始消融,春天来了。如果不在5月之前结束战斗,苏军就能够利用开化后的河流运输物资。到时候我们将封锁不住苏军两只主力汇合。要面对的可就不止是眼前这100万人,而是200万,甚至是300万苏军。而且,倒时候他们将有重炮、飞机、坦克,武装到牙齿。”

西伯利亚的冬季在11月到来年4月份,每到4月,就河流就开始解冻。

鄂毕河、叶尼塞河在西伯利亚如同大树一样,张开了无数条树枝状的河网,许多都是能够通航的,水运可没有桥梁可以让人炸,因此到时候就无法再阻断对方的运输,必须跟对方的主力进行决战了。

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冰雪消融之前,消灭掉已经入侵到伊尔库茨克附近的这100万苏军,然后整顿兵力,跟后续苏军决战。

弗兰格尔叹道:“可是即便是消灭了这股苏军。他们的后续部队又该如何抵挡呢?”

即便再乐观的军事家,也不认为杨潮仓促组建的50万人可以消灭了100万苏军后,还能跟另外的200万进行决战。

杨潮道:“或许没有我们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五节 像骑士那样战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