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900>第六百零七节 持久战

张作霖做生意目光短浅,但是打仗还是可以的,这个老土匪发了狠,亲自在济马督战,用几千架机枪扫射的效果,制止了溃败,守住了济马最后一道防线,将苏军发起的全面反攻打退了。

很险,杨潮都感觉到了艰险,真的是险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了。

加伦这货果然是早有预谋,他进攻的兵力只用了30万,其中10万人死在了进攻和断后的途中,可是这次反击,他愣是投入了80万人,而且将所有能够调动的坦克全都派了上来,3000辆坦克的冲锋还是很壮观的。

何止壮观,t26这种薄皮坦克防御不行,跑的贼快,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0公里,比人跑的快多了,而且性能十分可靠,很少抛锚的,因此撤退中的沙皇骑士团可谓遭遇了一场生死危机,从图伦附近跑回济马的时候,已经损失了一半人。

只有15万人成功逃回,还扔下了一切装备,很多人两手空空连枪都扔了。

幸好朝鲜人此时卖命,死死顶住了从图伦追过来的苏军坦克集群,接着重组了溃兵,在机枪逼迫下,和生死危机下,这些溃兵爆发了最大的勇气,杨潮又调动了所有能动的飞机、飞艇,高达5000架飞行器的不断轰炸下,才艰险的挡住了苏军的全面反扑。

现在杨潮手下能战的兵力,只剩下20来万了,其中朝鲜人损失最小,还剩6万,中国人其次,还剩下13万,日本人只剩下3万,欧美士兵 0人,俄乌士兵2万,总兵力还不到25万人。

新增的士兵主要是中国籍,杨潮可不忍心将这些士兵随便投入战场。中国士兵是必须接受一个月以上的训练的,最好能有三个月。

所以这次战争杨潮不会派他们上战场送死,为此他都做好了放弃济马的准备,结果还是挡住了。让他庆幸不已。

打败了苏军80万人的攻击,加伦的锋芒也耗尽了,如此蓄谋已久的一次军事计划竟然都没有成功,让他颇感到意外,不是苏军战斗意志不够坚定。不是他们的作战素养不够顽强,而是武器装备劣势太大,摧毁了沙皇军的坦克部队后,苏军坦克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些t26攻击济马这种坚固阵地损失太大,不但对方的火炮能给坦克造成毁灭式打击,天上的轰炸机更是大敌,你无法在任何一项军事手段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必须面对在劣势局面战斗,能打到这种程度就可以理解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对方是防御状态,而苏军在进攻,防御总是占便宜。

80万进攻部队损失了30万人后,加伦就知道反攻彻底失败了,在战斗下去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跟沙皇军交涉后,双方互相收拢了自己的战士遗体之后,加伦选择了撤军,这一次是真撤军,这一次沙皇军也没敢追击。他们从容退回了泰舍特。

战局又到了之前的局面,双方都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沙皇这边宣称他们消灭了50万苏军,只损失了20万人。因此取得了大胜,苏军则宣布他们杀伤了20多万人,但是自己只损失了10,他们才取得了胜利,双方交换了俘虏,因此无法证明谁对谁错。但大家更倾向于沙皇这边杀伤更大,但是不认同说谁胜谁败,因为都没有达到战略目的,苏军没有攻下济马,沙皇军没有攻占图伦更不用说泰舍特了,只能说是一次不胜不败的战斗罢了。

随着第一批20万中国籍志愿兵训练完成,直接进入第一集团军,将第一集团军打造成了第一大主力后,杨潮才放下心来,这时候已经到了8月,战争不知不觉打了快10个月了,打到了这个份上,其实说速战速决就已经不可能了,谁都无法短期内消灭对手,就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该清醒了,该明白这是一场持久战了。

于是杨潮立刻着手为持久战做准备,更多的订单,将坦克熟练增加到了1万辆,更多的飞机,将各型飞机增加到了1万架,更多的武器储备,保证最多可以武装200万军队的武器装备、军装被服以及粮食储备。

这一切都不难,图哈切夫斯基那时候,苏军最占优势的时候,他们都没敢切断通往中国的铁路线,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不敢切断这条路,让中国的资本家没有钱挣了。

所以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有钱就能买到,钱更不是问题,杨潮200亿资金才花了多少,还不到十分之一呢,于是在准备持久战的同时,杨潮已经可以将自己的精力分到别的地方,可以分心去处理一些其他事务了。

会晤了一下朝鲜和日本的特使,告诉他们自己对战胜有绝对的信心。

同时给了两国一点甜头,作为他们出人出力的酬劳,朝鲜引入东营纺织业的计划很成功,在杨潮的暗中推动下,没有遇到东营官方的阻挠,大量中小纺织企业进入朝鲜人在平壤和汉城划出的工业区中,在经济危机期间,助推朝鲜经济达到了10的增长率,让金九的名望大大的提高,已经在朝鲜国内出现了狂热的偶像崇拜了。

这是以前就定下的,这次杨潮给朝鲜的甜头是,投资兴建一条高规格的从大连通往朝鲜半岛的铁路线,将在渤海隧道修通后,将朝鲜跟山东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样就让朝鲜拥有了比日本更优越的地理条件,更接近中国这个亚洲经济发动机,获得更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

日本人的诉求就不简单了,日本特使是代表裕仁来的,他想杨潮提出,希望允许日本组建一支规模不大的用来保护自己的防御性海军。

<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七节 持久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