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回明末当皇帝>第三十九章 激战台湾城

这一下子爆炸的声势太过吓人,不仅是城墙上面的荷兰人被吓倒了,就连明军自己都忘记了抓紧时间冲锋了。

项玉首先从震惊状态恢复过来,大声喊道:“弟兄们,荷兰人的城墙给咱炸塌了,冲进去,拿下台湾城!”

刘阳张三亮几人也纷纷高声附和,明军将士高喊着从炸开的这道豁口中冲了上去,跟项玉得到的情报基本一样,热兰遮城的城墙楼梯是东西布置的,西城边上就是一个向上的入口。

城墙上的荷兰士兵经历了最初的惊慌之后还是显示出了他们军人的素质,城墙上面得荷兰士兵见明军从西边楼道上面杀了上来,一边占据有利地形排成了三段射的阵型,一边连忙派人从东面楼道下了城墙,向城中的军队去报信了。

热兰遮城的楼道不算太宽,一次只能容纳三四名士兵通过,明军士兵高喊着冲上了城墙,还没看清城墙上面的情势,便被荷兰人前面一排的士兵们的子弹射倒了,后面的士兵只听见枪声,却没看不见城墙上面的情况,跟着冲上去然后被荷兰人刚刚换上的第二排士兵的一阵攒射又给射倒了一片,楼道毕竟比较狭窄,明军伤亡的士兵这时都倒在了楼梯的转口处,都住了后面士兵的道路,加上不明白前面的情况,所以明军一时被压制住了不敢轻易动弹。

项玉心里大急,他只道时间不等人,就怕时间一拖的长了城中的荷兰人都冲了出来,那样这仗就不好打了,这个时候张聪带着一百多人沿着内城向东面的城墙楼道口摸了去,由于城墙上面点着明亮的火把,加上这个时候爆炸引起的尘土也渐渐消散了,城墙上面的荷兰人很快便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于是又分出一部分士兵从高处向下向他们射击,明军纷纷开枪还击,虽然射击仰角较大,加上明军枪法太差,并没有对荷兰人造成了什么伤亡,但是也至少让城墙上荷兰人的阵列出现了一阵松动。

项玉见有机可趁,连忙将几个五斤中的炸药发给膂力大的士兵,让他们从楼道的转角向城墙上面扔过去。

荷兰人猝不及防,前面的士兵阵型又比较密集,这一下子被炸的死伤大半,明军趁着荷兰士兵混乱之际冲上城墙,剩下的荷兰士兵想要反抗,只是由于爆炸引起的浓烟使他们的视线受阻,因此只能朝着明军的模糊方位开枪,而且这个时候荷兰士兵人数比较少,既没有阵型,有没有人统一指挥,虽然靠着士兵的单兵素质在抵抗,但是肯定不是人多势众的明军的敌手,因此很快就被明军剿灭干净,剩下的荷兰士兵一见胜利无望于是便缴枪投降了。

热兰遮城本来也不大,这个时候张聪也在动面的楼道入口布下了两道防线,项玉一边领命士兵清理城墙上面的两军的尸体和伤员,一面让士兵们将城楼山面的火炮挪动起来,这些火炮倒是不如明军的铜模浇筑的青铜火炮重,但是也都在四五百斤左右,明军士兵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四五门火炮调转了炮口,这个时候东面楼道口外张聪布置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和荷兰人交上了火,这些荷兰人大都衣衫不振,大多数都只穿着白色的内衫,但是仍然显示出了不俗的战斗素养,枪法也比明军要准,张聪布置的这道防线只是想要起到一个拖延的作用,因此眼见荷兰人越聚越多,明军士兵纷纷后撤,撤到楼道上面的第二道防线上面。

项玉从城墙上向北面望去,只见大批红点正在向台湾城这边快速靠近,他精神一振,明白这是明军的大队人马就要赶到了,于是让人将这个消息四下传播下去,明军士兵一听援军就要到了个个都是战意高涨,加上这个时候荷兰人的走在前面的部队已经过了明军炮兵的死角,暴露在火炮的射程范围内,五门火炮一一开火,荷兰人冲锋的阵型顿时大乱起来,城里面的地形本来就不开阔,加上荷兰人的阵型比较密集,炮击给荷兰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明军这时居高临下,占据地形优势,荷兰人阵型一乱明军的齐射后脚就到了,这一下又给混乱中的荷兰人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荷兰人在台湾城里面最高的指挥官这个时候是揆一,他这时就在荷兰军队的阵型中间,眼见前面的军队冲锋不顺,他心里大急,热兰遮城的城墙这个时候已经被炸塌了,这座孤城在坚守下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带着城中的军队想方设法突围出去,热兰遮城本来有两个出口,一个就是城门,另一处就是将之前妇孺老人送出城的那个暗门,不过那个暗门就在城西的墙壁上面,这个时候应该是在明军的控制范围内,如果军地不能冲出这群明军的阻拦的话,一旦后续的大队明军跟进,自己这边的军队就不可能冲的出去了。

不只是揆一知道眼前的情势不妙,就连普通的荷兰士兵也是如此,战前荷兰人将明军士兵宣传的如同未开化的野蛮人一样,说如果落入明军手中会被明军掏心挖肺放在火堆上面烤着吃,尽管这些说法可能会有些过,但是唯一肯定的一点就是一旦落入明军手中就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士兵们虽然进攻大受挫折,但是仍然一拨又一拨的向前冲去。

揆一这个时候也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他手上可以调配的兵力已经不足五百人,这时全军当中全无火炮等重武器,也没有什么可以防备的手段,这一带本来就是城墙后面的一片空地,荷兰人往前冲就是毫无遮拦的将自己暴露在明军的火力之下。

荷兰人的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激战台湾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