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回明末当皇帝>第四百章 进军朝 鲜

此时的沙皇是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他今年刚刚三十六岁,正值壮年,他在位期间俄国对外战争不断,国内的暴动和起义也不断,这个时候他刚刚镇压了盐商们的暴动,却已经将自己的视线转移到了远东地区,在他看来,远东的这块土地不仅辽阔,而且人口稀少,即便是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也能够将它们据为己有,只需要派遣一支人数很少的探险队,就能向欧洲人在海上圈占殖民地一般将这些地方全都纳入囊中。

不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引来了远东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仇恨,甚至为两国接下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俄国人是在三月份才收到了远东的探险队被清军全部歼灭的消息,阿列克谢心中愤怒不已,但是眼下也没有精力向远东继续派兵,西伯利亚的这些地区被吞并的时间还不长,这里幅员辽阔,但是却地广人稀,没有深厚的根基,再加上气候过于寒冷,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一年甚至都只能收获一季,这样的条件显然不太适合军队驻扎的,因为人数太多的话,粮食的问题就很不好解决了。

至于远东地区,这里的条件比之西伯利亚还要差上许多,大军过来之后后勤补给自然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他还不太敢派出大部队前来,不过这件事情肯定也不能就着算了,阿列克谢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派出一支三千人的部队到远东来,他对自己的士兵十分有信心,东方的那些落后的民族只会使用一些冷兵器,战斗意志又差,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的精锐部队的对手,因此只需要三千人的部队就能轻易的拿下远东地区。

再将目光转回到清廷这边,尽管猜不透项玉送信给自己的意图,但是康熙皇帝不想失了风度和礼节。于是也给项玉写了一封回信,不过两军之间的对峙情况并没有因为高层的两封书信而有所改变。

整个冬天双方都在紧张备战,寒冷的天气终于将满清人骨子里面的血性重新的激发了出来,他们意识到了生存的空间要用自己的战刀去开辟。而和先辈们一样的功绩也要凭借着自己的一步步拼搏而争取。

在赶走了俄国人之后,清军派出了四五支部队向西边和北边进军,意在恢复他们之前的统制,重新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而且康熙皇帝还想趁着冬天中华军不会向北用兵的时机。向东进军,跨过鸭绿江,拿下整个朝鲜,在这之前,朝鲜就已经是清朝的藩属国了,每年都要向清廷进贡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不过因为清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节节失利,使得朝鲜人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愿意向清廷纳贡了,要是放在以前,这样的事情康熙皇帝还不会大动干戈。但是眼下朝鲜的粮食对于清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没有了粮食,这个冬天几十万清军将很难完成冬训,这样的话就会大大影响来年开春的战斗了。

于是康熙皇帝派出了使者,带着自己的严厉责令,让朝鲜人继续向自己称臣,并且及时缴纳上之前没有进贡的粮草及其他物资。

朝鲜国王这个时候是显宗李棩,显宗今年只有二十六岁,还十分年轻,他继位的时间已经有七年了,在他的祖父仁祖皇帝在位期间。后金当时对朝廷进行了多次的征服,终于在1636年至1637年这一次出征的时候将朝鲜征服,使得朝鲜被迫向后金称臣。

当时清军围困了朝鲜的都城很长时间,给朝鲜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尽管朝鲜最终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但是因为朝鲜人十分排斥清廷,称他们为胡虏,心里还是更加亲近于明朝的汉人政权。

虽然汉人的政权已经灭亡了几十年,但是朝鲜人依然对清朝十分反感,在显宗的心里。他也不想受制于清廷,而这个时候刚好中原地区崛起了一个新的汉人实力,这个政权不仅从日本人的手中收回了琉球群岛,而且还将清廷的上百万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狼狈的逃回了关外。

显宗一看,时机到了,眼下正是脱离清廷的影响,恢复自我的大好机会,于是一边派人偷偷的坐船前往北京,准备向中华帝国递交国书,请求得到中华军的保护,朝鲜人愿意尊中华帝国为他们的宗主国,不愿意再受满人的管制,一边断绝了鸭绿江,并且从国内调集了八万军队,部署在北边的防线这里,准备做好武力的防卫。

可是令显宗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个国家对于自己的行为的反应可谓是大相径庭,他想要得到回音的中华帝国那边,迟迟不见到有回信,似乎对方早就忘记了这件事情,显宗等得焦急,于是又派了一批使臣前去,再一次递交国书,想要引起中华帝国皇帝项玉的注意。

不过另一方面,朝鲜人的举动却真的引起了清廷的注意,这个时候本来就在正面战场上憋了一口气,好哇,你个跳梁小丑还敢窜出来,那就别怪我拿你开刀了!

清廷很快就调集了十二万大军,其中六万是骑兵,准备一举跨过鸭绿江,进攻朝鲜。

朝鲜人这个时候可真的是被吓到了,他们几十年前就跟清军打过仗,对清军的战斗力可谓是记忆尤新,虽然清军在中原的战场上打不过中华军,但是收拾收拾自己家里的那些二三流的军队,怎么都不是难事吧!

朝鲜人心里一慌,就有点后悔自己当初的举动了,不应该在没有得到中华帝国的保护的情况下,就贸然的跟清廷撕破了脸面,这个时候被人的军队打了过


状态提示:第四百章 进军朝 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