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回明末当皇帝>第四百二十三章 远征舰队

正月十五这天,北京城内举行了盛大的花灯会,这是继1644年明朝灭亡之后北京城内举行的最大规模的灯会了,一共有大大小小数万只花灯参展。

项玉也要出席这场花灯节,这是向北京城内的五十多万百姓展示他的亲民和与民同乐的一个大好机会,而除了刚刚生产完还在坐月子的顾惜缘之外,包括皇后松下美惠子,长公主冰公主也被项玉带来参加花灯节,她这个时候已经一岁四个月了,不仅能在地上到处跑,而且还会说话了。

北京城由于是清军主动放弃的,所以在战争中的破坏不是很大,不过由于二十多年前李自成率军围攻的缘故,城中还是有很多地方依旧是显得十分残破,清政府在入住北京城之中,虽然对其进行了休憩,但是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全修好。

在明代,北京城作为顺天府,是仅次于应天府的第二大城市,而在规模上虽然比不上南京城,不过在永乐帝定都北京之后,北京城的发展也迅速的超过了南京,在明朝最鼎盛的时期,城中的百姓超过三十万户,人口超过一百六十万人,这是同一时代世界上其他大城市人口的数倍还多,即便是遭了明朝即将灭亡的崇祯十四年(1641年),根据明朝户部记载,这个时候北京城内依旧有超过八十万的人口,这个城市的规模可见一斑。

不过在经历了清军入关和旗人圈地之后,北京城的汉人数量迅速的下降,在清军撤出关外的时候,北京城的总人口还不到二十万,而随着中华军的进入,大量的军队和家眷也来到了北京,随后大批逃难的百姓也陆陆续续的返回了城中,这才使得城内的人口数量又重新超过五十万人。

从一百六十万到五十万,这之间损失了超过六成的人口,这一数字也是整个国家的人口的变化趋势。而为了鼓励生育,发展生产,中华帝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生育之后的奖励措施和安置措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大量的学校,按照之前在台湾推行的教育体系在全国推广开来,不过这些教育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鼓励性的教育。

政府对于学校里面的学生减免全部的学费,并且担负他们在学校的吃住费用。以此来减轻他们家庭的负担,而至于家长愿不愿意送孩子前来上学,那就需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愿了,毕竟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孩子也是半个劳动力。

而随着局势的稳定,大量的工厂和矿产也开始兴建起来,江南一带的养蚕和丝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南洋一带的局势被中华军的海军完全控制了下来,所以从欧洲和南美洲过来的商船在这里丝毫不用担心遭到海盗的袭击,加上中华帝国这边的丝绸品质很高。价格相比于日本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他们也愿意到中国来进货。

而除了丝绸和茶叶这些传统饿产品之外,这个时候随着台湾地区和江浙一带的工厂的完善和生产,大量的工业商品也开始向欧洲出售,包括水银打底的玻璃镜子,不锈钢制作的生活用具,甚至是像高档钢琴和其他的乐器也能够出售。

这些东西无论哪一种在欧洲都是稀有的东西,尽管欧洲人这个时候已经能生产这些,但是无论是他们生产的玻璃还是钢铁,在性能和质量上都远远比不上中华帝国的产品。甚至是连他们大量需要的蔗糖都要从中华帝国这边进口,而随着江浙一带的面粉厂和纺织厂的建立,很快欧洲人的采购单上就会又多出两种货物——面粉和布匹。

商品的倾销是相对而言的,在欧洲的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中华帝国这边就已经率先的进入到了工业革命之中,并且加上有项玉这个穿越人士的规划和总揽大局,中华帝国在工业革命的道路上不会走弯路,直接就选择最正确的道路,这为他们的率先崛起提供了时间的优势。

西班牙人这个时候虽然因为失去了吕宋岛的控制权,所以对中华帝国有一定的怀恨之心。但是随着王佐才率领的南洋舰队进入到了欧洲参加英荷大战,这让他们意识到了中华军的强大,在这种全铁甲舰的舰队面前,欧洲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海军能抵挡住他们的进攻,因此,西班牙人变得务实起来,他们不仅邀请了中华军的舰队到他们的国家来进行访问,而且还有意和中华帝国恢复外交关系。

西班牙人手中这个时候还有富饶的南美大陆,这一片殖民地每年都能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而整个西班牙的王室的奢靡生活都是要依靠这些殖民地奉献的钱来支撑,西班牙人看中了中华帝国的强大,而且想要通过和他们结交来保住自己在商业贸易上的优势地位,毕竟他们在吕宋期间,就一直和中国有着密集的贸易往来,而大部分从中国出口的丝绸和精美瓷器,也都是流入到了西班牙的王室成员的手中,成为了他们的奢靡生活的一个光辉点缀。

而这个时候从中国这边购买回来的精密玻璃仪器和高贵的乐器以及其他的生活用具,无一不是符合西班牙王室成员的品味的,所以他们就更加愿意结交这个朋友了。

而荷兰人这个时候就要倒霉的多了,本来他们的舰队趁着英国人国内的瘟疫蔓延的时机,已经占得了战场上的先机,在中华军的舰队抵达英国之前,他们已经击溃了英军的舰队主力,荷兰海军已经逼近了泰晤士河,甚至已经对伦敦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只要派兵登陆,就能够进攻这座英国人的都城了。

<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三章 远征舰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