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回明末当皇帝>第九十二章 兴办教育

“哦?将军还要考校卑职一番啊,我可不是你肚子里面的蛔虫,猜不到你的想法。”陈永华连猜都不愿意猜。

项玉还不放弃,说道:“军师才智过人,我这小小的心事根本瞒不过你,你便是一猜就准了,所以这才不愿意猜,是怕我为曹操尔杨修吧!”

陈永华颇为无奈,只好试探着说道:“将军直接从战场上面下来,又是如此高兴,只怕是在战场上面想到了某事,依我猜想,战事的进展肯定是出奇的顺利,不仅出乎列位将军的意料,甚至是出乎将军您自己的意料,这才使您有感而发,这才急冲冲的找到我这里来。”

“不错,不错,你说的全都对了,战局的发展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不知是我军太强还是敌军太弱,敌我刚一接触敌军就已经败下阵来,所以我才想到了一个问题。”

“嗯,以我猜想,将军定然是对于我军目前装备的武器的威力感到吃惊,所以这才来找到我,是不是想要扩大军械所的研究院的规模,使得更多的有用的新武器能够被研发出来,装备我军之中去?”不得不说陈永华确实很厉害,他的猜想几乎就是项玉心中所想的事情。

“我的想法可不止这些,我想在基隆城里面办学校!让城里面的小孩都能够上学,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国运,我们不能够再耽搁了,这件事情必须马上筹办。”项玉斩钉截铁,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办学校?你是说像太祖立朝之初时创办的国子监这样的太学?”陈永华有点点惊讶。

项玉知道明朝的国子监,朱元璋立朝之初在南京创建了国子监,为朝廷培养人才,以供各地选用,但是项玉想创办学校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想让孩子们接受教育,接受新的知识,并不全是一定是为政府部门提供人才,还可以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其出发点是要比朱元璋更高一筹的。

“嗯,其实区别不大,但是我办得这些学校不单单是只教他们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而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学以致用,使得我们的整体的科学水平得到提升,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知识人才。”

项玉的这些话在陈永华听来是十分诧异的,这个时候中国可以说是世界唯一的大国,西方洋人在他们眼中只是蛮夷,完全不能入眼,虽然明朝后期从洋人手中购买了一部分的红衣大炮,但是这种看法仍然没有改变。陈永华虽然比较开明,但是也只是对于洋人不是那么反感而已,他切身接触过洋人的先进武器,确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要说西方有什么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这一点他是不赞成的。

“将军准备如何开班学校,我的意思是将军准备让谁来教导这些学生呢?”陈永华没有直接反对,不过他的问题显然是要泼项玉的凉水,基隆城里面并没有洋人,既然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那么这些老师该又谁担任,上哪里去找呢?

项玉看起来早有准备,他微微思考了一会说道:“这件事情其实也不难,我们先让孩子们上学识字,等他们年纪稍微大一点再交给他们一些更加复杂的知识,我准备亲自编写一部分的教材,然后单独培训一部分的老师,让他们代为将这些知识传播下去。”项玉自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这个时代是绝对够用了。

陈永华虽然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但是见项玉这么坚决而且自信满满的样子,似乎确实是有很大把握的,因此也没有在反对。

“所以将军来我这里来找我是想让我编写新书的教材了?”陈永华笑着问道。

“这件事情肯定是非你莫属了,原先朝廷的那一套什么四书五经,八股文什么的我都不认可,这些东西交出来的学生各个看上去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实肚子里面并没有什么真材实料,满腹经纶到头来治理的国家是满目疮痍烽烟四起,这样的教材我项玉是真心看不上眼。”项玉的这番话说的有点以偏概全,但是明朝的科举制度中的只重八股轻才华也确实存在,而且后期确实是显示出了它的弊端,所以陈永华也没有反驳。

“那将军你准备让我怎么编写教材呢?我是说四书五经都不要,学生们也不考八股文,那么他们学什么?”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的不同将教材分类,年幼的编一些简单的汉字供他们学识,其中编排一些童话故事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在往上则增加一些简单的文章,比如历代出现的英雄人物及他们的时机,编成故事模式,引导他们的志向······”项玉将自己心中的想法意义说出,其实他是参照了后世天朝的教育课本的,但是里面有很多改变,并不像天朝课本那样红果果的宣传什么什么好,而是通过宣扬中华的传统优良文化,使得这批学生能够从小就树立起爱国的思想,未来也能够投身到位国家的建设中去。

项玉和陈永华两人一直商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最终确定下来了创办学校和编写教材的一些列方案,这时基隆的安全局势比较稳固,所以项玉决定亲自来做这件事情。

首先就是要统计一下基隆城里面目前的学龄儿童的数量,这一点好在之前难民们迁徙过来的时候都有过登记,这种登记和后世的户籍政策很像,将一家人的全部详细资料登记在册,又有点像是后世的档案一样。

经过统计之后发现城中大约有三千五百名年龄在五岁之十五岁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 兴办教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