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078章 黄袍加身

百官走出唐王宫,望着外面数百万的劝进的百姓,这番盛况一定会被历史大书特书。而自己,能够追随这样一位英主开国,也一定会被载入历史。

因此,百官心里那叫一个喜滋滋,就连之前唐王拒绝登基时的失落,都消散了,彼此鼓劲道:“这是第二次,下一次再来,大王一定会答应的。”

………………

军机处。两次劝说没成事,军机大臣们又开始开会了。

徐茂公首先开口道:“大王二辞,那么我们开始准备三请吧。”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第三次一定要更加郑重,因为大王一定会答应称帝的。所以,需要军队也出面劝进,如何?”

众人一想,若是没有象征唐王武力的军队出面,实在是一个遗憾。

郭嘉笑道:“孔明心思缜密。”

顿了顿,郭嘉又说道:“茂公,这是第三次劝进,按照常理,大王一定会答应的。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需要做一些准备,您是否入宫觐见,先跟大王沟通一下?”

徐茂公点头道:“奉孝想的周到,你们继续准备,我这就去觐见大王。”

………………

唐王宫外,数以百万的百姓汇聚,帐篷铺天盖地,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请求唐王登基的呼声不断。各路游学士子,纷纷用笔墨记录下这番盛况。真是旷古烁今,非三皇五帝时不能比。

作为当事人,李翊十分欣慰,心说自己励精图治,如今终于有了回报,有百姓的支持,还怕什么?

这时候,徐茂公走了进来,拜道:“大王。”

李翊道:“茂公,你找本王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徐茂公道出了第三次劝进的准备事项,并隐隐询问李翊是否会答应。

李翊当然是要答应的,不过虽然是私下里商讨这件事情,李翊也不愿在自己首席军师面前流露自己已经开始迫切的心情,于是说道:“此事不要再提。”

“这是什么情况?”徐茂公懵了,直到出宫,也没有弄没明白李翊到底是啥意思,“难道大王真的不愿意登基?”

当徐茂公把李翊的话转达给几位军机大臣的时候,大家也同样是迷茫了。

贾诩眼珠一转,像是想到了什么,他说道:“咱们如此这般,一颗恒心两手准备,三日后咱们就请大王登台,百万百姓面前,务必要让大王登基,如何?”

“这恐怕不好吧?”正直的田丰说道。

贾诩抚须道:“或许我们都理解错了,或许是大王爱惜羽毛,大王一定是认为时机没到。那么咱们作为臣子的,就要为主分忧,担待更多一些,以便为我王创造一个时机,罪过老夫一力承当。”

司马懿听到后,立刻不干了,心说大王登基称帝是肯定的,这第三次劝进的责任你一力承当,那么后世史书就会说,在贾诩的力争下,唐王终于答应登基称帝。凭大王的英明神武,伟业一定盖过三皇五帝。到那时候,劝大王登基的就是大功臣,合着拥戴的功劳,全被你一个人得去了?这不行!

军机处的其它军机大臣们也都是人精,见到贾诩这个出了名的老滑头竟然破天荒的表示要当出头的椽子,顿时也明白了很多东西,纷纷表示事关重大,大家必须共进退,怎么能让贾诩这个老家伙独自担责呢。

众人纷纷行动了起来。

这天晚上,在蓟城中的文武百官闹哄哄的拥到唐王宫外。

一直等到天色发白,李翊起床来到门外,还没来得及说话,岳飞、关羽、赵云和张飞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的被在李翊身上。

随后,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随着文武大臣们的跪拜,宫外早已经列阵候着的亲卫军团两万大军齐齐单膝跪地,高呼“万岁”,随后,蓟城内的百姓,以及蓟城外的军民亦是纷纷跪地,口呼“万岁”。

在这个清秋的早晨,“万岁”的声音响彻冀北的天空。

这一天是东汉建安十一年的九月二十日。史载这一天,唐王麾下文武发动“政变”,黄袍加身,逼迫李翊登基称帝。

由于之前汉帝刘协已经宣读逊位诏书,李翊这次“被迫称帝”,也算是水到渠成。

………………

李翊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很快就召开了第一次朝会,商讨开国大典的事情。

最终,在李翊的力主之下,确定十月一日举行开国大典。

本来,很多大臣不知道李翊心中存在的一些执念,对于这个日子都有些异议,毕竟现在都已经是九月二十了,十天之后就举行开国大典,显得太匆忙了一些。而且,这么匆匆忙忙的举行开国大典,显得太着急了一些,恐怕被一些心怀叵测之人非议。

李翊不方便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过他也有很好的说辞。他告诉大臣们,如果能够让云集京城的五十余万大军以及数百万百姓一起参加开国大典,那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这可比准备的再好的开国大典都要有意义。

但是,现在正是秋收秋播的时间,虽然来京城的百姓,每家都只有一人,但大部分都是家中顶梁柱,时间长了,肯定也会影响许多家庭的秋收秋播,因此开国大典不宜推迟。

李翊这两条理由一摆出来,对于十月一日举行开国大典的决定,文武大臣再无异议。

随后,又确定了李翊的年号以及国号,国号自然被李翊确定为“唐”,而年号,则


状态提示:第1078章 黄袍加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