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跳跃一千年>第三十八节 美酒闲话(上)

在东方人的传承文化中,有个字眼很难用简单的文字或话语来解释,那就是“义”。? ??.?r?a?n??e?n?`o?r?g?

在这间半是窑洞半是木楼的糊着窗棱纸只能半透阳光的酒馆里,老杨犒一共赞了罗开先两句话,前一句话是“高义”,后一句是“老河西的骨血”。这样的话外族人很难搞懂,但对于罗开先来说,前一句是赞美,后一句是接纳与认可。这一点,即使他这个来自后世的战争怪物也能轻易而准确的领会。

千年的时光流转,许多事物都在变迁,包括语言在内。

但是许多无声存在的事物却是自有传承谱序的,比如说族群的综合性情——这类说起来有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很少会有大的变革。事实上河西人的爽直脾性,直到后世都有所继承。

作为正统的河西人,即便是来自后世的罗开先就是最好的例证。

与绥州的几个老者一样,他很好的继承了这种性情上的特色,当然还有作为军人的那种“宁在直中取,莫在曲中求”的大丈夫气概。

这种性情或说睦淄,大大地提高了彼此之间的认同感。

当然,作为开始走向上位者状态的罗开先来说,即便诸事并不如他所预料,他也不屑于用谎言来欺诈一些老人。

而对于绥州这些乡老来说,高大健壮又有一班得力手下的罗开先变得没有传言中那么神秘,反而倒像自家有所成就的后生子弟。

这种闻名不如见面的落差感,当然会让他们觉得亲近。

要知道,在这个纷争的年代,能够在绥州这种边镇活到诺大一把年纪的老家伙们,或许不是什么顶尖的人瑞,审时度势的本事估计已经融到骨头里了。归根结底,这些老家伙可都称不上甚么老实本分的人物,夸张的一点来说是一群老狐狸也绝然不会有错。

选择与这样的一群老家伙而不是赵宋的青壮驻军打交道,罗开先的目的很简单。首先是节省自己的时间与精力——那些边军或许懂得征战,又怎会清楚祭祀之中的学问?其次,罗开先想的是,通过接触,可以更好的来了解时下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年轻人或许会因为情绪化而莽撞,这样的老家伙可不会盲动,他们或许会因为年老而失于保守,但他们也可能意味着“老而弥坚”。

而且,同时有一点,这样的老人们对世情的把握、对周围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声而深沉的,对时局的掌控或说影响力,也更是潜移默化而又无处不在的。

最后的这一点,恰是罗开先最看重的。

于是,在交了怎样筹办祭祀事宜之后,这场在酒馆里面的会面并没有结束,反而坐在一起闲谈了起来,这气氛也变得愈加热情而浓烈。

绥州地处这时代的边疆,却依旧保留了正统的汉家习俗——分餐制的小桌而不是后世的大圆桌,摆了上来,酒家的掌柜吩咐人送上了精心烹制的食物。

罗开先吩咐亲兵搬上来一个过膝高的橡木桶,里面是密封存置的希腊葡萄酒——这东西当初买了许多,如今还剩下有百多桶。然后在众多老者的目光探询中,朗声说道:“诸位老丈,此为罗三自两万里外之西秦带回的葡萄酒,不似我东方酿酒甘洌,却尤适合长者养生之用!”

“葡萄酒?来自西秦的?”捻着花白胡须的杨犒同样很好奇,忍不住叹息道:“早有耳闻西人善酿果酒,三郎远从万里之外带回,路上定然不轻松!不过可惜老夫酒量有限,只能尝尝鲜,三郎你这手笔正对那个酒葫芦的胃口!”

说着话,杨犒还抬手指了指一旁瞪着眼睛眨也不眨的红脸老汉。

这老汉姓张,名继尧,号酒公,年不过六旬,身材高大壮硕,他的脸上有个最显著的特征——红鼻子,显然不是风吹雨淋雪冻的,而是常年饮酒造成的,而且因为好酒,他的大名反而不如名号为人所熟知。

“十四!快回家找你九阿娘,把吾那套琉璃杯拿来!快点!”酒公张酒公吧嗒了几下嘴,头也不转的招呼身旁的长随晚辈,嘴里吩咐道。

老张身后被称作“十四”的晚辈长随显然是个机巧的,闻听吩咐也不探问,低低应了一声转身就跑了出去,众人表情不一,却不约而同瞧着新鲜,没人关注这类的琐事。

过了一会儿,见罗开先的手下人把橡木桶上的软木塞挖开,镶上一个硬胡桃木制的小型水龙头,张酒公转头向着罗开先问道:“罗家三郎,西秦人都是这般挑弄葡萄酒吗?看着好精致!”

因后世见识过太多的东西,身旁又有大把喜欢酣醉的战友,所以罗开先本人虽不欢饮酒,对酿酒之类的工序却不陌生,听到这张酒公询问,遂语调舒缓的解说道:“这酒是从西秦那边一个叫做雅典的城市购得,这种木桶是橡木制作的,哦,橡树和栎树很像,木质坚硬,不易翘曲,用之装酒,不会有杂味,反而会混合木香……至于那取酒的笼头,是罗三命工匠空余所做,旨在防止倒酒时溢撒,或者沾染灰尘污了酒液,岂不可惜?酒公以为然否?”

拣自己了解的用这时的语言讲解了一番,罗开先心里想着路上未曾找到红橡树那类的种子,否则在河西这方土地上培育一些高大的红橡树才是完美的景致。

张酒公当然是猜不出罗开先心事的,待到听这长人解说清楚,情不自禁地拍了拍手掌,“三郎好心智!俺老张一辈子好酒,旁事不清,但有一样,今日能见如此精致酒器,不亏此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节 美酒闲话(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