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唐李承训>第376章 最后的展望

兴霸十年。

李承训命令天下各郡县,聚集九州之铁,与江都之上集结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铸造了一块碑,书写了隋炀帝的功绩。

这是李承训对于隋炀帝杨广的承诺,如今也是到了实现的时候了。战争已经开始打响了,李承训这一次并没有指手画脚的参与战争的遥控指挥。反而给了他们极大的自主权利。

李承训坐镇长安,只是负责全军的粮草供应。遥控千里之外的战争李承训心有余而力不足,战场局势变换十分的突然,不亲临战场谁也无法掌控。

所谓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乃是计谋而不是控制,李承训心里清楚,他如今的身份不同寻常,一旦介入战争指挥,必然会导致李靖等人在战场上束手束脚。

北方的战场上,策马扬鞭,河套地区所在。李靖率领的三十万党卫军就驻扎在这里,由于盖世太保与军统的存在,导致大唐的情报收集能力一直高于周边诸国。

李靖自然是清楚的知道如今突厥国内的局势到了何种恶劣的地步,毫不客气的说,只要一个引发点,突厥国内的危机就如同一场风暴席卷草原各处。李靖自然是知道只要自己善加利用这个局势,到时候不需要一兵一卒就可以让******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灾难里面。

国内矛盾爆发,必然会引起颉利的警觉。按照颉利可汗的一贯作风必然会派兵镇压百姓反抗,到时候必然令人的更加大规模的动乱。如此一来轻易就可以让颉利可汗焦头烂额,顾此失彼。

前有狼群后有虎,颉利可汗一项清楚的头脑必然会陷入异常的紧张状态,从而变得疑神疑鬼,不信任他人。,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对于颉利可汗的三十万控弦之士,军神李靖也是有些忌惮。毕竟突厥人的骑兵强大无双,这些天生的战士,从娘胎里都在马背上的民族。对于骑兵与战争的敏感程度那是相当的可怕。

李靖站在城墙上,目光犀利的穿透着远方。对于这一场大战李靖有自己不一样的认识与看法,李靖作为国防军的最高统帅,虽然与财政部。政务院没有太大的瓜葛。但是好歹也是同殿为臣,自然是对当前大唐的实力与情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这一次出兵几乎是掏空了大唐帝国这五年来的积蓄,李靖能够猜测到,这一场战争结束,李承训一定会下令全国进入休整。努力消化这一次的战争成果。所以说,这一次战争结束,大唐帝国将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停止战争,息武止戈。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这是他李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指挥军队进行大战了。对于这一次机会李靖看的很重,经过了仔细的谋划,李靖等人终于是做出了战术策划。

由苏定方率领三千党卫军精锐士卒,翻阅阴山,直插突厥腹地活捉颉利可汗,直接一下子端掉突厥国内的高层。在凭借强大的军队逐一击破。

战争已经开始……

李靖安然如故,他相信自己的布局突厥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便是军神的自信,他相信就算颉利可汗举突厥全族来攻,凭借自己手中的三十万大军可以挡住,坚持到李承训的到来。

与此同时,蒙辰,赵郡王,刘仁轨等三路大路也开始了最后的进军,纷纷驻扎在一地,派遣出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进行打探情报。

只要时机一到。一切布局都将到了收网之时。

太极宫里,李承训把玩着折扇,嘴角里满是苦涩。他费心劳力,备战五年。五年以来大唐国泰民安,但是这一切就因为这一场战争而耗尽。

看着地图上标注的行军路线,李承训眸子里闪烁过一抹精光,看向了江都的方向。在江都此时此刻,无数工匠都在劳心劳力的铸造铁碑,那是李承训打算为前朝杨广的丰功伟绩的记载。让后人谨记。

他不得不承认隋文帝杨坚给隋炀帝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再加上隋炀帝大业初期英明的治理,大隋帝国兵强马壮,国力强盛,放眼天下在无敌手。哪怕是突厥强大,也听到隋朝两帝的威名而瑟瑟发抖。

对于那个一手打造了华夏进贡体系的帝王,李承训抱有十二万分的尊敬。当初隋炀帝凭借强大的底蕴,先是开凿大运河,继而四处用兵,这需要的兵马粮草都是难以计数的。

以前的李承训对于这一点并不清楚,都是由李渊以及财政部一力承担,如今李承训贵为大唐天子,却是感觉到了国库的不支。作为一名帝国,需要在乎的事情太多了,必须要注意大唐帝国能够安全运转下去为前提。

五年时间的积累居然不能够让李承训彻底的完成最出的规划,北方十几个少数民族国家,居然不能一次性解决。李承训也是一个兵道大家,自然而然的明白这一次四路同伐之后,纵然大唐帝国最后会获得胜利,也会导致没有更大的力量去攻打他国。

整军休养生息成了李承训唯一的选择,虽然战争胜利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但是李承训对于李靖等人十分的放心。此刻的大唐虽然还没有大业出年的大隋强大,但是党卫军与国防军的强大却远远超过了隋朝的府兵。

杨广能够凭借强大的隋朝打造出华夏进贡体系,引的四周蛮夷戎狄尽数臣服。李承训眸子里闪烁过一抹夺目的精芒,他可是后世来人,清楚的知道历史的记载,当初日本使者拜见隋炀帝时,是跪着进来的。

由此可见,当时隋炀帝神威如狱,纵观华夏几千年,这样的事情真心的不


状态提示:第376章 最后的展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