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逆水行周>第二百零五章 水涨船高

艳阳高照,邵陵城头,西阳王宇文温正在接见城中‘贤达’,正是有这些识时务的俊杰献城,安州军才能轻轻松松入城,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

这种时候形象很重要,所以宇文温放下裤脚,提前换上了靴子,威风凛凛站在血迹斑斑的门楼前,与诸位贤达亲切交谈。

“陛下若知诸位起事勤王,必然龙颜大悦,大家日后要加倍努力,协助官军御敌。”

“此次寡人用水攻破敌,邵陵地区一片汪洋,本该有好收成的农田,恐怕大多歉收甚至绝收,敌军已败,最迟明日下游堰坝必掘,待得大水退去,农田里的庄稼能收多少是多少...”

“今年歉收,百姓家中无粮便难以维持生计,寡人决定开仓放粮,在那之前要清点户籍,诸位要多加协助...”

“大水过后必有大疫,官军会在城中进行集中整治、清理疫源,届时需要大家从旁协助,以便事半功倍...”

“敌军新败,短时间内不会再来,邵陵为悬瓠门户,城防要加强,大家要多上心,建言献策...”

“官军大捷,这个好消息要传向四方,诸位家中亲朋好友众多,那就派人去走动走动,说说今日大捷之事。”

“今日之事,寡人会上奏天子,大家回去好好准备一下,过几日随寡人去悬瓠面君,聆听圣训。”

宇文温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对于献城的诸位贤达来说都是场面话,只有最后说的这段内容是关键,大家硬着头皮把身家全押上,总算能见着回报的希望了。

和大多数州郡一样,邵陵的官吏大半是当地人,本来悬瓠城里那个天子是真是假都无所谓,能保住自家性命及家业最重要,不过大家如今无奈献城,上了对方的贼船,好歹能见到正主、得些实惠会比较好。

得益于黄州到邺城的商路大盛,处于这条商道上的邵陵,城中官吏和大户总是听说过西阳王的名号,据说这位比较守信,所以当众说过的话,必然会作数。

尉迟氏迟早会反攻,到时候他们带全家到悬瓠,跟着天子退入山南甚至关中,总少不了一官半职,虽然家乡的田地房产没了,能当个大一点的官譬如郡守倒也划算。

宇文温滔滔不绝的说着,其他人不住点头,也不知说了多久,谈话终于结束,众人告退,却有一人留了下来,宇文温一改方才大谈什么“君臣之义”、“前途”等大道理的套路,和对方谈论起实务来。

此人并非邵陵本地人或者官吏,但却是劝降邵陵的第一功臣,宇文温对于主动勤王的人,还是很赞赏的,更别说天子急需这样的人。

汝阳郡主簿吴秋,先前随郡兵前往悬瓠救难,被宇文温麾下安州军击败并俘虏,和其他被俘官吏一道在悬瓠见过天子,后来放归汝阳。

这是一枚闲棋,没指望起太大作用,反正总好过杀掉,而吴秋这枚闲棋后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得知悬瓠失守,豫州军从方城撤围,回师救援,结果在悬瓠城外不战自溃,豫州总管贺拔伏恩兵败身亡,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虽然依旧没有人起兵勤王,但许多人的立场开始动摇,吴秋便是其中之一。

吴家世居汝阳,只是族人仕途不顺,到了吴秋时才被辟为郡主簿,有了像样的官职,但他琢磨着若按老路子走下去恐怕前途渺茫,所以还不如豪赌一把。

当今局势,尉迟氏势大,但宇文氏似乎没有大家之前认为的那么孱弱,说不定会出现个东西周对峙,那么他若抓住机会起事勤王,跟着天子进入山南,总会水涨船高。

争取能做个郡守,那也不错了,要知道河南许多当地大户数代人下来,都未必有子弟坐到那个位置,所以吴秋觉得即便因此背井离乡、故土难回也值得。

当年魏帝西入关中,有许多官员、大族子弟跟着一起走,虽然魏帝到了长安依旧是傀儡,但跟其西走的人们,大多在关中过得不错,吴秋认为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就在眼前,不抓住就真的很可惜。

所以当他得知贺拔伏恩兵败,便和城中几个大户秘密碰头,决定伺机勤王,后来安州骑兵抵达城外,他们便开门献城。

也正是有吴秋献城,才让宇文温的战术得以顺利实施。

他的战术很简单,无非是敢不敢做,那就是筑坝回水淹邵陵(乐口),邵陵以及乐口敌军大营所处之地有数条河流汇集,又被称为洄曲,可想而知在一片平原的豫州地区,其地势是比较低的。

然后就是在邵陵汝水下游(南面)、溵水下游(东面)筑坝回水,汝水下游好说,从悬瓠出发沿着汝水向北找个好地方开工就行,至于溵水下游比较合适的地点,那就是汝阳。

汝阳城附近是溵水和颍水交汇之处,在那里筑坝,回水量能够确保淹了邵陵和乐口敌军大营,问题在于汝阳原先并不在安州军的控制下。

不过有了汝阳郡主簿吴秋做内应献城,这就不是问题了。

坝址解决,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筑坝,借此造成上游水位急剧上升,才能将乐口敌军困住甚至淹死大半。

为此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宇文温将悬瓠城里的物资全都调出来,又组织人员赶工,紧赶慢赶终于筑坝成功,在夜里让上游水位迅速上涨。

光靠水淹还不行,得有大量船只运兵去给予对方致命一击,但现做木船根本来不及,于是安州军赶制大量竹筏来凑数,这也是宇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五章 水涨船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