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宇文温的提问,显和先是一愣,随后面色平静的回答:“施主,贫道并未娶妻生子。”
“喔...那么法师平日里吃肉么?”宇文温不死心,又换了一个话题挑事。
“施主,贫道吃‘三净肉’,不然化缘时,总不能都碰到有施主提供素食。”
挑衅居然无效,显和居然不觉得提问是侮辱,这让宇文温意外的同时,印证了自己之前的一个猜想,那就是这个时代的出家人,对于禁肉食、禁婚姻执行得不是很严格。
出家人要吃素、禁欲、不得碰女人,出家后就不能生儿育女,这大概是后世许多人认为和尚必须执行的清规戒律,然而实际上,其他许多国家的和尚并不这么清苦。
后世日本、泰国等国家的和尚,可以成亲,可以大口吃肉,而且据说佛教典籍里,并没有明文禁止出家人吃肉,没有禁止出家人结婚。
这种说法是真是假,宇文温不清楚,但正是因为“挑事”失败,才确认自己的猜想:这个时代中原的佛教,并没有后世佛教的一些清规戒律。
譬如吃素,据说是萧梁武帝萧衍折腾出来的,在此之前,佛教只是要求出家人吃“三净肉”,没说不许吃肉。
三净肉,即具备三种条件的肉:第一、眼不见杀,第二、耳不闻杀,第三、不为己所杀。
和尚化缘时,没有资格对施主施舍的饮食挑挑拣拣,所以“三净肉”的规定倒也贴合实际,只是梁武帝萧衍认为佛经要求“不杀生”,进而全面推广和尚吃素不吃荤,才让中原的和尚有了“不吃肉”的戒律。
至于和尚不许结婚的要求,毕竟“出家”就要和不必要的yù_wàng一刀两断,连这点yù_wàng都断不掉谈何出家,然而在这个时代,结婚的和尚不是没有。
被称为中原佛教八宗之祖的天竺僧人鸠摩罗什,就在中原娶妻生子,据说这位高僧是被逼的,但终归是事实。
大概是同一时期来到中原的天竺名僧昙无谶,在西域鄯善国时,据说就和公主私通,之后东进到北凉,还向贵族女子传授房中术。
说明天竺的和尚们,并不是真的清心寡欲,当然,这无损于鸠摩罗什、昙无谶的名声。
总总迹象表明,似乎佛教在天竺时,没有中原那么多清规戒律,这就意味着....
意味着日后若时机合适,宇文温可以借此从中挑事,让中原佛教界来一场大变革,让那些恨不得舍宅为寺、把田产捐给寺庙的善男信女三观三观尽毁。
试想一下,当大家都认为和尚就该吃素、不能碰女人更不能娶妻生子时,忽然有朝廷认可的、从天竺留学归来的“留学僧”,当众宣布这是错的,那得有多少人愕然?
和尚可吃肉(三净肉)、可娶妻生子,可以让儿子继承自己主持的寺庙,这样的“真相”一经公布,就问善男信女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到时候,高高在上的佛教瞬间就“亲民”起来,大家不会再狂热佞佛,看待佛寺以及和尚,就像看待寻常人家及其成员一般,逢年过节或者有个头痛脑热到庙里烧个香就行,不至于为了礼佛倾家荡产。
届时,数万甚至数十万斤的铜料,不再被铸造成佛像,而是被工匠铸造成青铜大炮,装在风帆战列舰上,组成灭国舰队,纵横四海,开创大航海....
宇文温将过于发散的思绪收拢回来,定了定心神,又开始策划那件事,日后他要把沙门显和包装成法师显和,有在天竺那烂陀寺留学深造的“纯金文凭”,回国后引发一场规模空前的“中原佛教改革”。
让玄之又玄的佛教,变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燕,一如后世的佛教那样,人畜无害。
不但如此,还要商业化,譬如元日时,各地寺庙可以搞“新年头炷香”的活动(竞价排位),价高者必然能烧新年头炷香,保得丁财兴旺。
再弄个噱头,寺庙搞个新年第一声祈福钟响,请当地父母官于午夜零点亲自撞响大钟,祈祷来年治下风和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刷名声的事情,那个官员不愿意?
当然,请父母官来撞钟肯定不能收费,收费位置是在一旁见证父母官为百姓祈福的“旁观席”,这种在父母官面前难得的露脸、搭讪机会,大把土豪争着撒钱。
反正精心策划下来,土豪有了面子,寺庙有了收入,父母官有了名声,围观群众又能看热闹,岂不是皆大欢喜?
“施主何故发笑?”
显和的轻声提问,再度让宇文温回到现实,他这下真的很尴尬了,毕竟连续两次喜形于色,说明自己戒备心放松,万一显和一刀捅过来,自己搞不好就完蛋。
“呃,法师先写着,寡人先去处理一些俗务。”
显和闻言点点头,提起笔继续写字,宇文温起身转出禅房,正要洗一把脸恢复精神,却见院内多了几个人。
原来是王府司马张定发带着几个属下来了。
王府司马负责统领王府卫队,王府卫队的职责,就是要保护府主及其家眷安全,所以西阳王宇文温的安全,是张定发首要考虑的事情。
他今日抵达左城,得知西阳王在左山寺,却见对方停留时间过长,怕出问题。
张定发知道西阳王不信佛,所以不可能和寺里的寺主、法师谈论佛法以至于忘了回营;西阳王不稀罕女色,所以绝不会在寺庙里因为什么邂逅而沉迷。
张定发在军营得知,西阳王前往左山寺前,已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