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七百三十三章 进攻

张弛这边当然不会注意到南非1师的变化,此时的他能注意到的就只有眼前几米范围的敌人,还有刺刀、步枪和鲜血。

应该说德军的近战火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原因是德军手里有著名的p40冲锋枪,这种冲锋枪的性能极为可靠而且精度也很高,甚至比起远征军手里的汤姆森冲锋枪也不遑多让。

应该说汤姆森冲锋枪会比p40冲锋枪容弹量只有32发,而汤姆森冲锋枪却有多种选择,弹匣容弹量有20、30发,弹鼓50发、100发。

众所周知的是,近身作战时弹容量如果不足要中途更换弹匣的话,那几乎就是致命的。

另一个很重要的性能就是射速,射速决定了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射出多少发子弹,在这一点上汤姆森冲锋枪每分钟700发的射速显然胜过mp40只有500发的射速。

问题就在于,汤姆森冲锋枪制造工艺十分复杂,这使其造价高昂两百多美元,在当时相当于一辆小汽车的造价,而mp40的造价却十分低廉,可以更多的装备部队。

只不过在这一点上却存在一个误区,现代影视剧中旦凡只要出现德国兵的几乎是人手一支mp40,其实德军就算是正规的步兵师全师也只有三百多把冲锋枪321把,一般只有班长、司机和侦察兵才装备。

这与德国战线铺得太大需要节省经费有关,也有德军的战术思想有关,比如设计mp40时,其并非不能让它射速再快一些,而是有意放缓其射速而希望训练有素的射手能够精确击毙目标。

张弛碰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端着一把mp40的德军,这名德军原本是紧跟在坦克后的,他显然没想到敌人会在这种情况下发起冲锋,稍稍一愣之后马上就条件反射般的抬起了枪口指向张弛……

张弛手里拿的狙击枪,一般情况下狙击枪在近距离面对冲锋枪时基本没有幸理,但此时的情况却不同……双方的距离太近了,近得张弛都能看到德军眼里的意外和恐惧。

张弛脚下没停,手里将步枪往前一送,刺刀就扎进了德军的小腹。

德军惨叫一声的同时扣动了扳机,随着“哒哒哒”的一阵枪响,那些子弹都打到了地上,有几发甚至就是擦着张弛的脚掌飞过。

这是张弛选择小腹的结果,刺刀如果是扎往其它地方,就算是一刀扎进敌人的咽喉也无法阻止其扣动扳机,事实上,敌人在剧痛中反而更会握紧手里抓的东西于是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射出子弹,而张弛就在枪口的对面,于是必定会被打成筛子。

但选择小腹就不一样了,小腹遭受攻击后,由于条件反射人会自然而然的像虾米一样弓起身子,于是枪口也就指向地面。

张弛刚抽回刺刀就发现另一名德军就举起步枪朝张弛瞄准……他们显然没想到中国军队会冲上来打肉搏战,所以连刺刀都来不及装。

张弛没有迟疑,一个翻身躺在地上然后往前沿着斜面使劲打了两个滚……

一声枪响,张弛不知道子弹有没有击中自己,他只知道自己已经撞上了这名德军的双腿。

因为是在斜面且张弛还是用尽全身的力量往前翻,德军立时就被撞得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他挣扎着刚要站起来,张弛的枪托就已经砸在了他的脑袋上。

这时候,枪托其实比刺刀更好使。

张弛面对的第三个德军就没有多少凶险,这名德军刚刚才打完步枪里的子弹,此时正慌张的为步枪压子弹……张弛注意到这名德军手里的毛瑟步枪没有刺刀托,这或许就是他选择压子弹而不是上刺刀的原因。

其实任傻瓜都知道此时刺刀比子弹更有用。

这也可以说是德军的一种无奈吧,战争发展到中后期,德军也出现与日本类似的窘境:物资严重篑乏。这使德国步枪的制造也随之越来越简陋,许多步枪就连刺刀座都省略了。

但敌人毕竟是敌人,张弛没有半点迟疑,还是将刺刀扎进了这名德军的胸膛,直到他倒下去的时候,张弛才看到一张稚嫩而又充满痛苦和惊恐的脸……他几乎可以说还是个孩子。

不一会儿,战士们就越过了反坦克壕与德军绞杀在一起。

战场瞬间就变成了一片混乱,尽管德军拥有比中国军队多得多的坦克、装甲车,还有能对步兵大批量杀伤的机枪等,但他们突然发现这一切都已经失去了作用,因为双方军队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开枪就难免会误伤自己人,甚至有时都不确定是打死自己人更多还是打死敌人更多。

这其中最悲催的还要属德军的坦克,他们甚至连移动一步都困难,因为坦克前后到处都是扭打成一团的敌我士兵,于是就只能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然而,呆在原地也并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中国士兵就会把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往坦克下塞……这种做法对于移动的坦克没什么作用,因为手榴弹和炸药包都有延迟时间,等它们爆炸时坦克已经开过爆炸范围了,但是对付停在原地的坦克,那几乎就是一炸一个准。甚至还有战士干脆就爬上坦克揭开舱盖把手榴弹往里头塞。

也有些德军坦克乘员从炮塔里钻出来,拿着手枪和冲锋枪企图居高临下的朝远征军射击,但中国军队在沙丘处却安排有狙击手……在这时候狙击手绝对比机枪手或是炮手更有用,因为他们能够对敌进行精确打击,于是德军坦克几乎就被围死了,一辆接着一辆的就等着远征军上去炸。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德军步


状态提示:第七百三十三章 进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