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中国远征军>120.第120章 棠吉之战(十五)

定下了计划,一连就说干就干。

首先是派人回棠吉把这个计划向王麻子汇报……虽然事先工兵团已经往159高地牵了几条电话线,但像作战计划这么重要的东西最好还是由人来传达,原因是谁也不确定这数里长的电话线会不会被日军监听,在电话汇报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日军先一步得到作战计划,这对工兵团来说是致命的。

王麻子得到这个计划后很快就表示赞同,接着就把命令分别传达到了311高地及棠吉一线的部队,让他们做好与159高地的协同准备。

接着,一连的战士就在战壕里挖好了准备埋炸药的坑布好了导火索并准备好了炸药。

当然,这时还不适宜马上就把炸药埋下去,这时一连的战士还在战壕里,现在就把炸药埋下去就相当于把炸药埋在自己脚下……鬼子一轮炮火上来引爆了这些炸药就要坏事了。

最后就是把大部份的兵力都撤到反斜面构筑另一道防线,只留下一个排也就是张弛的部队在战壕里。

他们的任务,一个是做好埋炸药的准备,另一个就是在战壕上假装阻击日军……这战壕里也不能一个兵都没有啊,日军也不是傻瓜,下次冲锋的时候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那很快就会猜到其中可能有诈,于是就会选择派一支小部队上来侦察一番。

然而,就在张弛等人做作好迎接鬼子下一次进攻的时候,鬼子却不进攻了。

他们仅仅只是有一炮没一炮的朝159高地上打,偶尔派一个小队在阵地前骚扰一下……不过那很明显只是佯攻,一个小队的日军是不可能在这地理优势相差如此大的情况下拿下159高地的。

对日军的这种表现张弛有些意外……日军不是急着去穿插腊戍吗?不是急着拿下棠吉吗?怎么现在却又是这样不温不火了?

张弛预感日军的作战计划可能有所改变。

张弛猜的没错,日军的确有所改变,不过要拿下棠吉往腊戍穿插的目标却没变。

有所改变,是因为渡边正夫考虑到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133联队第三大队进攻的失利对渡边正夫有很大的震撼。

这个第三大队原本直属于渡边正夫的部队,在不久前56师团的整编时才把这个大队调到133联队。

渡边正夫很清楚这个大队的勇气和决心,事实上这个大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没有让渡边正夫失望……他们在担任潜伏任务时就算受了重伤也一声不吭,但最终还是没能拿下159高地。

于是渡边正夫就认识到了一点:也许是自己错怪松井清助了,133联队没能拿下棠吉,就代表这不是松井清助无能,而是驻守在棠吉的中国军队的确就像松井清助所描述的那样,是支不容小觑的部队。

由此渡边正夫就意识到了一点……就算让别的部队上只怕也是同样的结果。

当然,此时的渡边正夫并不知道驻守在棠吉的工兵团弹药不足,否则,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用士兵的生命去消耗敌人的弹药。

另一方面,56师团自从在仰光登陆后,就几乎一刻没停的在急行军,先是三天两百公里的赶往同古投入同古会战,接着就是补充装备一路沿着毛奇公路北上……要知道这可是近千公里的陡峭的公路,而且还是一路被中国军炸桥破路的公路,虽然一路上都有缅甸独立义勇军和缅甸百姓全力相助,但这么长时间的强行军也让56师团感到精疲力竭。

56师团需要休息,何况56师团在棠吉已经消耗掉了太多炮弹,原本该用在进攻腊戍时的炮弹。

同时,渡边正夫也得到了情报,正在赶往棠吉的中国200师已经被18师团挡在了平满纳,没有那么快赶到棠吉。

更重要的还是此时风向还不对……

这就让渡边正夫决定让56师团的官兵休息一下,同时也等一等后勤部队,让56师团补充一点弹药后再继续前进。

但56师团可以休息,却不能让中国军队休息。

于是渡边正夫就下令对棠吉实施骚扰,不让中国军队休息同时也不让他们有换防的机会……一旦察觉到中国人换防,日军很快就会由佯攻转为真的进攻。

这一招对工兵团的确很有用,毕竟工兵团战场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同时素质也跟不上,再加上日军的冲锋又十分快速,一个不小心就会让他们冲上阵地丢掉性命,于是就算是佯攻也让工兵团的战士们一阵阵紧张。

而这,也正是渡边正夫所希望的。

“中将阁下!”参谋走进作为临时指挥部的民房,问着渡边正夫:“军官们想知道部队能休息多长时间。”

“时间?”渡边正夫想了想,就回答道:“没有具体时间,休息到风向变的时候!”

“是!”参谋像是明白了什么,挺身敬了个礼就走出了指挥部。

时间渐渐进入了下半夜,张弛就再也忍不住疲倦抱着枪就靠在战壕边上休息……其实应该是在猫耳洞里睡更安全,敌人要是有炮弹砸过来连钻进去的动作都可以省了。

但没有躲过猫耳洞的人是不知道这其中的辛苦,猫耳洞空间小躲在里头根本就无法转身是一方面,让人无法忍受的还是里头又闷又热……土地在白天都是被太阳给曝晒的,而这些热量一时半会又散发不出去,于是躲在里头就像汗蒸似的一阵阵热量从四周传来,不一会儿就是一身汗。再加上蚊虫也使劲往里头钻,于是张弛倒宁愿在外头吹着风凉快一点了。

更重要的还是,张弛


状态提示:120.第120章 棠吉之战(十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