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沃克少校才不由大吃一惊,他慌忙在步话机里向希尔总教官报告道:“上校,我们遭到日军大部队的进攻,请求增援!”
“你确定那是日军大部队而不是虚张声势?”希尔总教官问。
“虽然我们不知道日军的具体人数,但他们的炮火很猛烈!”沃克少校回答:“我们的炮兵伤亡十分惨重!”
“这就行了!”希尔总教官气定神闲的回答道:“少校,这很有可能是敌人虚张声势,你知道的,在丛林中一支小部队也很容易伪装成一支大部队。你要做的就是稳住阵脚,狠狠地把冲上来的日本人打回去!”
说完就把电话给挂了。
这都让一旁的陈善国有些看不下去了,虽说他并不熟悉这支“名义上”由他指挥的部队,但这支部队的兵毕竟都是中国人,于是他就上前去通过翻译对希尔说道:“上校,我认为日军兵力很有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想,我们盘问过俘虏,发现有两个大队的日军的番号,而且他们还有热气球,再加上日军炮火这么猛烈,所以可能不是一个大队而是两个大队甚至更多……”
希尔总教官挥了挥手不耐烦的打断了陈善国的话:“很明显,如果日军有那么多兵力,那么一营不可能顺利的拿下岭邦甚至守住那里。”
“可是现在各种情况都表明……”
“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的!”希尔总教官没有给陈善国继续说话的机会,转身就走开了。
陈善国越想越觉得不对,最后只好一个电话打到了他的上级也就是远征军总司令郑洞国那,接着事情就传到了身在重庆开会的史迪威耳朵里。
史迪威始终不认为这是一场大仗,他以为这不过就是检验新一师战斗力的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战斗计划是一个团对日军一个大队,过程中顺便让另两个新兵团到战场去磨练一下,再加上重庆方面的会议也很重要,于是就没有亲自指挥而是飞往重庆了。
这时的他听说缅甸方面的中美将领已经闹到要把情况向******报告的地步,于是就不得不提前飞回来。
其实史迪威提前飞回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这场战斗,他一直都相信美国教官的判断是正确的,认为中国军官很有可能是被日本人给吓破胆了所以才会惊慌失措的以为日军有更多的兵力。
他提前飞回来,是因为发现了中美军官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他虽然早就预感到会有这种情况,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而这对他来说是头等大事,所以就不得不赶回来。
当然,史迪威的这种协调更多的是站在美国军官的立场,他决心以这个战例狠狠的打压一下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中国军官。
没过多久,史迪威就赶到了新一师师部,他第一句话就是质问陈善国:“陈善国将军,你为什么不尊重总教官?”
史迪威这话说得很巧妙,他用的不是“服从”而是“尊重”……虽然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但“尊重”就可以避开美军教官想要控制中国军队的嫌疑,而且本来中国军队就不需要“服从”美国教官的。
陈善国闻言不由心里来气,他本来就不满自己到这里来仅仅只是个摆设,现在只是提出点合理的想法就要被质问,于是当下就反驳道:“我没有不尊重总教官,史迪威将军。但是总教官好像并不明白,日本人不像美国士兵一样,他们不会因为没有公路就无法行军!”
史迪威和希尔总教官听了陈善国的话都很恼火,但陈善国却摆出一副“大不了老子不干了”的态度,史迪威也拿他没办法。
不过史迪威毕竟也是打过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军官,他对日军也有所了解,在听取了陈善国的分析之后觉得陈善国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就同意让钦迪特部队去核实一下情报顺便侦察一下岭邦附近的敌情。
就在史迪威等人在师部争得不相上下时,前线就的战事就像张弛所担心的那样发展了,日军进攻的方向不是新一团几个营的防御正面,而是几个营之间的结合部。
当然,这是日军在一番试探之后得到的结果。
日军并没有急着对岭邦发起进攻,而是派出小部队进行佯攻,再结合高空热气球的观察,于是很快就知道了新一团的兵力部署。接着就派出两支部队一左一右的插进岭邦的左右翼切断了岭邦与其它部队的联系。
如果战局按照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那么整个新一团就很有可能都会被鬼子包围甚至是插到新一团后方威胁其后勤补给线。
而后勤补给线又是美式战术最致命的弱点……美式战术讲究各兵种协同,而兵种协同需要火力,火力靠的就是强大的后勤补给,所以美军最忌讳的就是后勤补给线遭到威胁,一旦补给线被切断美军就只有逃命这一个选择,这可以从抗美援朝战斗中美军一次又一次在中国军队的穿插下败退得到明证。
幸运的是,日军穿插进来的确只是小部队,这些小部队虽然达到了分割新一团的目的,却并不足以威胁到新一团的后勤补给线。
之所以只有小部队穿插进来,并不是因为日军兵力不足,其原因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之外:有两个新兵连分别被调到新一团几个营的结合部驻守,他们本来是上来体验战争进行磨练的,但从没未参加过实战的他们却挡住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使日军大部队不敢深入……如果日军大部队不顾一切的深入,那么他们自己的后勤补给就有危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