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随后史迪威给张弛打了个电话:“对于英国人的事……我很抱歉,这不是我所能控制的!”
“我明白,将军!”张弛回答。
其实史迪威根本不需要对张弛说什么,这一方面是因为张弛能理解此时史迪威的难处,另一方是史迪威身为中国远征军的总指挥,他也不需要向张弛这个营长解释什么。
史迪威的确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他就连蒋校长的帐都不卖,几次三番的与蒋校长闹翻甚至还企图把蒋校长搞下台,私下里就总是很不屑的称蒋校长为“花生米”。
但史迪威却觉得自己需要给张弛一个解释,这不仅是因为史迪威把张弛当作朋友,更是因为史迪威觉得如果不向张弛解释一下的话,会有一种背叛和欺骗的感觉。
“你没有其它话要说吗?”对于张弛的反应,史迪威有些意外。
他原以为张弛会有一大堆质疑一大堆问题或是抱怨,但张弛仅仅只是一句:“我明白”。
“没有,将军!”张弛回答:“我相信你已经尽可能的为中国军队争取了利益,所以我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点张弛很清楚,不是因为他相信史迪威,而是因为此时的中国军队与史迪威甚至美国是利益共同体。
“嗯!”史迪威点了点头,顿了下就交待道:“你们得小心英国人,他们可能会给你们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另外,我也许不得不在战斗的后期把英国部队派上去!”
“明白,将军!”这下张弛是真的明白了,英国军队这是来抢战功的。
客观的说,史迪威能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要知道他以前只是一个光杆司令,手里除了美援外什么也没有,但他就是凭着这美援,在中英缅印之间四处奔波游走,现在总算拥有了一支他梦想中的军队,但这支军队却似乎又有各种麻烦,它不但有中美军官之间的矛盾,这使史迪威渐渐对中国军队失去有力的控制,另一方面,史迪威的行动还处处受制于中英两国。
受到英国方面的制约就不用多说了,英军凭借的就是控制着远征军的后勤补给,这使得史迪威不得不在各方面做出妥协。
至于中国方面,则是蒋校长始终抱着保存实力的态度,蒋校长更希望中国远征军训练完后就空运回国,而不是在缅甸跟日本人拼光了。(注:史上新六军也就是廖耀湘的部队大多都空运回国作战)
但在这一点上蒋校长其实是想错了,中国远征军之所以在缅甸有那么强的战斗力,一方面是因为有一颗迫切的打回家乡的心,更重要的还是远征军在缅甸几乎拥有无穷无尽的后勤补给,这是中国远征军拥有如果惊人的战斗力的基础。
一旦把远征军给空运回国……打回家乡的迫切心固然没了,后勤补给也会大幅减少,坦克、火炮及空中支援就更是幻想,于是根本就无法发挥其战术优点。
这也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能打得有声有色,而被空运回国后却变得平凡无奇的主要原因。
第二天中英联军就出发了。
中英联军的第一个目标是昔卜……之所以会选择昔卜,是因为昔卜位于曼德勒与腊戍之间,曼腊公路及铁路都要经过这里,只要拿下这里,就会切断曼德勒与腊戍的联系使日军调往腊戍的援军无法回援。
驻守在昔卜的日军有四千余人,从缅甸人那得到的情报,虽说日军有四千余人,但这些日军番号过于繁杂,其中包括第29、第56、第113、第146、第148五个步兵联队的兵和一个炮兵联队的兵,还有23个其它单位的部队。
之所以会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是因为日军将昔卜作为了一个后方兵员补充基地……所谓的后方兵员补充基地,指的就是日军常常会将在前线受轻伤或是在医院里恢复得差不多的伤病员送到二线一个位置,一旦伤好了或是前线兵员不足,就可以将这些伤病员紧急补充到前线参战。
这也是驻守昔卜的日军番号会这么复杂的原因……其实日军本应该将这些还未完全恢复战斗力的日军士兵撤回曼德勒的,只是此时的日军兵员紧缺,英帕尔方向的战斗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腊戍方向又出现新的状况,于是日军就希望这四千名日军能够守住昔卜,这一方面可以保证腊戍至曼德勒的联系,另一方面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增援战况吃紧的腊戍。
但日军这种想法显然是一厢情愿了……四千名日军,这要是在国内战场上,那就可以顶得住两万到四万中国军队的进攻,但是在缅甸战场上,那就不可能会是新一师的对手了。
其实日军不只是在昔卜这地方一厢情愿,整个英帕尔战役都是一厢情愿。
这倒不是说日军的发起英帕尔战役不对,事实上这个战略还是正确的,但牟田口廉也却很天真的想为日军第十八师团增加补充兵后就让第十八师团挡住缅北中国军队的进攻。
牟田口廉也完全没有考虑到一点:在岭邦之战中及接下来的八莫之战中,都证明了中国军队能够在兵力一比一的情况下与日军硬捍,那么第十八师团撑死也就是两万余人,怎么可能会挡得住中国军队两个军四个师六万余人的进攻。
就比如眼前的昔卜,四千余名日军对阵中国新一师的九千余人……日军在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一仗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拥有一万一千余人之众的英印第三十六师,只不过日军根本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