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挽明>第五十三章 军中书吏

杨鹤沉吟道:“这样,咱们去看一看,顺便把土地丈量一下如何?”

张凤奇道:“这两处所在一北一东,今日恐怕看不完。”

“那咱们今天先去象山看看,明日再去洋河口。”杨鹤道。

“也好,下官这就让人备轿。”张凤奇道。

李茂春闻言笑道:“坐什么轿子,等你们做轿子走到象山天都黑了,大人要是会骑马,咱们就骑马过去,要是不会骑马,那就坐马车。”

张凤奇苦笑道:“那就坐马车去吧。”

说罢,张凤奇命县丞等人安排人手,并准备一应用物。

少顷,县丞把人员唤来,所需之物也准备齐备,众人随即出发。

象山距离抚宁县其实不到二十里,众人乘马车不到一个时辰便赶到了。

在象山南面看了一会儿,杨鹤提议到山上看看,众人不知何意,只好跟随。

杨鹤等人爬到一座小山头,四下看了看,很快杨鹤发现在象山的西面竟然有一个湖泊,这湖泊周围都是山,其实就是一个山谷,山水汇集于此,天长日久,最后形成湖泊。

在高处观望了一会儿,只见湖泊南面的地势略低,然后湖水从南面找了处缺口流出,形成一条河流。

看到这里的地形,杨鹤心里忽然冒出个想法,这里可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如果把这里作为根据地,可比别处安全的多。

盘算了一会儿,杨鹤终于决定,就买湖泊和象山中间一带的荒地。

张凤奇本来想把象山以南那片平坦一些的土地卖给杨鹤,没想到杨鹤会看中这里。

张凤奇等人不明白杨鹤为什么要买这里的土地,这里的地形高低不平,并且还有许多低矮的山岭,其实并不适合耕种。

众人劝说了一番,但是杨鹤执意要买这里,张凤奇等人无奈,只得命差役丈量土地,其实就是在周围转了一圈,用步量,然后进行估算,当然估算的时候肯定只会多估不会少估。

考虑到这里的地形实在太差,张凤奇跟县丞等人商议了一番,觉得一两银子买十亩这样的荒地杨鹤实在太亏,几人大手一挥,把象山白送给了杨鹤。

杨鹤没想到张凤奇等人会如此大方,要知道象山可不是一座小山头,那可是一片山头组成的,比杨鹤买的土地面积差不了多少。

杨鹤心里本就在打象山的主意,只是不知买这样一大片山需要多少银子,因此才没有张口,不想张凤奇居然送给他了。

不过人心总是不足的,得了象山以后,杨鹤又打起了那个湖泊的主意。那座湖泊要是也能要过来,那么杨鹤就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大做文章了。

张凤奇不明白杨鹤要那座湖泊干什么,把象山送给杨鹤,是考虑到这里的土地不太适合耕种,念及杨鹤说过靠山吃山,因此才把象山送给杨鹤。

可这湖泊能用来干嘛,要说灌溉用,这里的地势高低不平,很多地方根本无法引水。

听张凤奇等人询问,杨鹤笑了笑,告诉张凤奇等人,这里有山有水还有田地,把百姓安排在这里居住,生活可保无虞。而这里远离县城,他们这些外来人在这里居住,也不用担心扰了别人的生活。

杨鹤的解释其实很牵强,这些百姓朝廷已经安排在抚宁县,抚宁县空地甚多,安排几千人乃至上万人,根本算不得什么,又怎谈得上扰了别人的生活?

不过杨鹤出钱买地,对抚宁县来说可是一笔大收入,张凤奇自然不会断了自己的财路。

再说那个湖泊对张凤奇来说并无用处,既然杨鹤想要,送给他便是,反正这里也没几个人居住。

跟县丞等人商议了一番,张凤奇当即答允把湖泊送给杨鹤。

杨鹤没想到张凤奇真的把水库送给自己,一时间不由大喜过望。

得了如此大的好处,杨鹤自然不能不做回报。

虽然张凤奇表面上不要钱,可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何况就算张凤奇自己不要钱,难道县丞等人也不要钱?

回到县衙后,张凤奇等人当即开始拟定地契,把象山和湖泊以及荒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山的面积多大,湖泊的面积多大,土地的面积多大,以哪里为界等等,均记录的清清楚楚。

当然,象山和湖泊在地契上写的并不是白送,而是以两千两银子的价格卖与杨鹤,至于那两千两银子则是把荒地的价格降低,从中省出来的。

地契写完,众人查看无误之后,当即签字画押,一桩土地买卖就此告成。

地契上写的是这些土地总价为五千两银子,但杨鹤却给了张凤奇等人七千两银子。

虽然张凤奇等人说象山和湖泊白送,但杨鹤心里明白自己可不能白要,这些地方官忙前忙后,然后把一份地契写的面面俱到,天衣无缝,图的是什么?人家跟你杨鹤非亲非故,凭什么出这么大力气帮忙?

因此好处是必须给张凤奇等人的,而且还不能少,实际上众人想要多少好处在地契上已经写明了,就是两千两银子,也就是象山和水库的价格,杨鹤自然不会看不明白。

拿到地契以后,天色已晚,做成这么大一桩生意,杨鹤自然要宴请众人。

本来张凤奇等人想以县署的名义请,不过杨鹤看到县衙简陋,知道县库里怕是也没几个钱,让张凤奇等人花钱,肯定又是一个窟窿,因此坚持由自己请客。

见杨鹤如此明事理,张凤奇等人对杨鹤自是又高看一眼。

酒宴是在县衙里摆的,张凤


状态提示:第五十三章 军中书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