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卷三 第两百零二回 西域惊变(三)
和他那忧国忧民的国士之风,自然也马上就会向陆仁说出这样的话。

陆仁自然也是马上点头。陆仁的确不是圣人、不是国士,但陆仁至少是个有着,至少也是曾经有着愤青思想的愤青。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危局,自己又有着一定的能力,陆仁又怎么可能会对此坐视不理?

略一沉吟,陆仁就一扭头向房中的陈依依吩咐道:“依依,马上草拟回电给老曹,务必要向老曹表明这次的西域联军和我陆仁没有任何的关系!另外……”

说到这里陆仁沉默了许久,忽然下定了决心再向陈依依道:“着令夷州水师,分出二十……不,三十只中型炮舰火速前往徐州,到了徐州就把炮舰上的火炮都拆卸下来,交由司马懿火速经许彭(许昌至彭城)铁路送至许都再送往长安。至于相关的人员、弹药,你看着安排!”

陈依依“诺”了一声就跑去忙了,荀彧则心情复杂的望了眼陆仁道:“义浩,你确定要把火炮就这么送出去?三十只中型炮舰,每船二十六门,这可就是八百余门的火炮。”

陆仁仰天长叹道:“到了这个时候哪还顾得上那么多?西域联军既然已经把火炮给搬了出来,那们我们也得用火炮给轰回去,否则的话在战场上那可就太吃亏了。荀彧,你到我这里都好些年了,难道还不清楚用火炮对着军阵什么的轰上一通,三下两下的就能把对方的军阵给打乱掉?”

顿了顿,陆仁补充道:“就战术角度来说,除非是能用快速机动的部队把对方的火炮阵地给干掉,否则的话再多的人马也只不过是被炮轰的靶子而已。而我现在总有那么种感觉,就是这些西域联军既然能把火炮给搬上战场,那么他们就肯定有着相对应的战术,反过来老曹则缺少这方面的经验,真交上手的话肯定会吃大亏。”

这可不是陆仁在胡说八道。懂点军事的人可能都明白一件事,就是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与更新换代,战场上的战术思想也得跟着进行改变。说得浅显一点,就是大刀长矛有大刀长矛的战斗方式,飞机大炮则有着飞机大炮的战斗方式。而陈旧的战术装备与战术思想,在面对新型的武器装备与相关战术的时候,或许不见得会输,但会受到的损失却肯定会非常的大。

再举个有点牛唇不对马嘴的例子,二战初期的波兰也是个军事强国,可是他们以骑兵为主的陈旧战术思想,在面对纳淬德国的闪电战、装甲战的时候,其战损比高到了什么程度?而苏联在二战的前期,那也是吃够了战术思想陈旧的亏。

现在的情况当然还没那么夸张,按老曹那边提供的消息,西域联军好像也只是搬了些火炮出来而已,但陆仁的心中始终还是有着一份隐隐的不安。总而言之,老曹要是吃了这方面的亏,受到了过大的损失,接下来会引发出的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所以为此,陆仁还作出了一个决定,就是要挑选一些自己这里培养出来的,熟悉火炮之类的战术思想的人给派到老曹那里去。如此虽然有那么些临时抱佛脚的味道,老曹那边的将士要对新的战术方式进行演练更是来不及,但陆仁相信以老曹的才干,这些人派过去之后总归能派上些用场,至少至少也应该能减小一些老曹方面的损失。

荀彧在陆仁这里都呆了好些年了,有空的时候也经常会去夷州学院的军事学系充充电,所以对这方面的事情也算是比较了解。站在大局的角度,荀彧当然会对陆仁作出的这个决定表示赞同,但也仍然不免担心的道:“义浩,你现在这么做的话固然是有助于解除眼下这危局,只是在战后,你手头上的这些东西诂计就要流传出去了,而到那时你这里……”

陆仁明白,荀彧说的是陆仁这里的技术优势。说得简单点就是曹刘孙三家之所以不敢来招惹陆仁,与陆仁所持有的科技优势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再说白一点就是他们如果是想招惹陆仁的话,得先掂量掂量扛不扛得住陆仁这里的战船火炮。而现在把火炮什么的流传到了曹刘孙三家的手中,几乎是可以肯定他们会掉过头拿来对付陆仁。

只是转念一想,陆仁就摇摇头道:“没办法,事急从权吧。再说了,这些东西早晚之间也是会流传出去的,最多也不过就是早一些和晚一些的问题罢了,只不过晚一些流传出去的话,可以给我这里多赚回一些发展的时间罢了。只是荀彧,现在的问题是西域那边也把火炮给搬了出来,所以就算是我不把火炮给流传去三家的手中,他们三家只要花点心思,也一样可以从西域联军那里弄来火炮,那么我又何必徒作恶人的还死掐着不放?至少至少,我早点放出来,就可以让我们大汉的百姓少死一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荀彧想了很久,点头道:“的确是这个道理。”

陆仁在这边又叹了口气,心说这个事其实本身就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的结果。相比之下,让华夏的人们早点知道火药这玩意儿不止是用来玩的东西,进而用心的去发展改良或许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说真的,华夏一直到明代,对火器的发展和利用其实都还算是不错的,可惜被明代中后期以及清代的一些统治策略给搞砸了。到最后,发明火药的国度,却被其他的国度用火药给轰开了国门,这也是一种悲哀。

一些事情算是安排妥当,陆仁发给老曹的电报也已经拍回了许昌的“办事处”。只不过考虑到电报


状态提示:卷三 第两百零二回 西域惊变(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