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卷三 第两百零四回 西域惊变(五)

西域惊变之后,陆仁最担心的是什么?

十几万的西域三十六国联军?如果只是这十几万西域联军,陆仁可不会担心什么。因为陆仁相信以老曹的军事能力,如果只是应对这十几万西域联军的话,给老曹一点时间基本上就可以摆平了。

所以现在陆仁担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刘备会经受不住拿下长安的利益诱惑而与西域联军联手,不过对于刘备方面的问题,陆仁还有办法压制一下刘备,所以这个还好说。

另一个问题,则是陆仁担心在老曹新败,西域联军目前强势的情况下,长安西面的羌部和长安北部的匈奴会跟着跑出来捣乱。最重要的是对于这个问题,陆仁有些鞭长莫及。

但是很不幸的,或者说是怕什么来什么,陆仁担心的这种情况终于发生了。

之前陆仁回拍了电报给许昌的情报站,情报站稍作经手之后就把陆仁的信交给了老曹的快马信使,老曹的快马信使自然是要日夜兼程的赶赴长安。可就在信使刚刚抵达长安,把陆仁的信交给老曹的时候,老曹也同时收到了羌部和匈奴各部都有些动静的消息。而这样的消息,自然也会再次的以最快的速度传到陆仁的耳朵里。

只是以当时的交通条件,长安到许昌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当陆仁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长安那边实际上已经打了起来,只不过暂时来说规模还不大。准确的说,是羌部和匈奴目前还只是一些胆子比较大的部族开始跟着西域联军在长安一带烧杀抢掠,并且和老曹派出的一些游骑部队有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至于羌部和匈奴的主要部族,一则是他们还想观望一下事态的发展,二则他们要集结兵力也还需要一点时间。

虽然参战人数不多,虽然战斗的规模都不大,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老曹如果不能尽快的把羌部和匈奴给打回去,那么接下来的就是羌部和匈奴的大规模行动。相比之下羌部可能还好说,一直以来都是大汉强敌的匈奴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老曹自然是加紧了长安方面的各项军备,同时严令境北各处加强守备。另外在给陆仁的回信之中,老曹还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向陆仁将会送来的火炮和相关的战术人员的事表示了感谢和接纳,二是老曹表示了对河北的正北方,也就是晋阳、蓟县一线的担忧,问陆仁如果这条战线要是出现了什么问题,陆仁会不会从辽西一带出兵增援。

老曹会有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一但匈奴跟着搞事情,河北北部的乌丸、鲜卑等游牧部族多半也会一起冒出来。这里要顺便说清楚,陆仁在搞定了辽西,并且采用扶持拓跋玉和慕容紫英的方式,的确是拉拢到了相当多的鲜卑部族和一定数量的乌丸部族,但还没有能力,也不太可能仅凭着这几年的时间就把整个鲜卑和乌丸都给收服……陆仁又不是成吉思汗。就算是成吉思汗,那也是在草原上打拼了很多年的好不好?

总之,陆仁方面拉拢到的鲜卑部族大概是当时整个鲜卑部族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乌丸部族则只有五分之一或是六分之一的样子。而其他的那些,基本上都是在害怕老曹和陆仁的情况下往北跑,主要的活动区域大概是在后来的蒙古草原地区。

如果不出乱子的话,这些游牧部族与老曹和陆仁会保持一个还算是相安无事的态度,时不时的还会赶着些牛羊马匹什么的与老曹和陆仁进行交易活动。可真要是出了什么乱子……还是那句话,这些家伙也不是什么好鸟!

陆仁对此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但正因为担心这些,所以陆仁方面为了防备万一,也已经开始作相应的准备。再考虑到事态发展下去可能会带来的严重性,陆仁这回也真的是豁出去了,下达了一个让荀彧等人都吃惊万分的决定:

“让许昌的情报站把备用的电报机给我送到洛阳和长安去!老是这么等上好几天才能等到回信的事,人都快急死了。老曹知道就知道吧,他也不是那种分不清轻重缓急的人,应该明白在战场上情报的重要性。大不了,老子的人走人的时候把电报机都给砸了!”

至于其他的那些琐碎之事,比如说陆仁的情报站将会因此而公诸于世的事,陆仁也真的是顾之不上了,大不了全都转入彻彻底底的“地下工作”状态。不过说真的,陆仁早就考虑到过这方面的问题,就如同火枪火炮也早晚会流传出去一样,现在也不过是把一些事情提前个三五七年的就做一做而已。

得到了陆仁的命令,再加上有老曹之前的那个允许陆仁方面的人前往长安的许可,许昌的情报站那是连夜就开始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把备用的电报机架设到了洛阳和长安,而且还就是堂而皇之的架设在了老曹的军事驿站里。用陆仁的话说,就是既然已经决定公开了,那就不妨做得大气一点,别那么偷偷摸摸的跟做贼似的。真要是搞得那么神神秘秘,再碰上老曹那种多疑的性格,指不定还会闹出些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洛阳那边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只知道老曹在听说陆仁的头批人员带了些东西赶到了长安的时候也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从路程和时间上来算,陆仁从夷州派人出来,没这么快就赶到长安才对。等到情报员把电报机架设好,发出一连串的“嘀嘀”声的时候,老曹就更是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再接下来,等到情报员参


状态提示:卷三 第两百零四回 西域惊变(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