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科幻未来>从零开始的星球开拓>第二百六十三章 融入

10年,足以让希望基地的规模扩大100倍。

结果第二批支援来到希望星时,见到的是一座同月面基地规模不相上下的庞大基地,基地里有着全套的设施,足以满足人们可以想像得到的任何基地该有的需要,甚至能说就等着500位新移民的入驻。

不过在此之前,所有人还得先完成全套的炙热环境适应才行。

有移民同最初的先遣队一样,对于希望星上的环境表示不屑,不幸的是,严酷的自然告诉他们,人类在大宇宙面前还是弱小的蝼蚁,瞬间变成发出焦臭味道的熟肉,不得不接受夏尔医生的身体修复治疗。

得到教训的移民于是挨个排队,等待搜集原型细胞,完成基因调整,期间还得接受乔运河跟其他先遣队队员们讨论出的,新移民融入与管理方案。

融入方案主要就是介绍,让所有人了解希望星的种种,至于其他的,可能也就是科学神教神职人员们的心理辅导,再没别的。

什么?想要更多?还想要什么吗?期望得到更多的自由,还是民主?希望基地是东银河公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别想着相隔4光年就山高皇帝远,想怎么来都可以,甚至还想变个颜色变个制度,到时候,东银河公司三大作战船队绝对会毫不手软一路平推过来的。

如果是别的,比如有可爱貌美的女移民带领环游星球,还是组织联谊大会(或者说是paty),让那些50岁还是单身的移民们有机会解决终生大事,或者说先给每个人送点新移民福利,像是晶虫,当地产的粮食,这些小需求当然是可以考虑的,只是,移民不是过来享福的,起码得等到工作进入正轨再来几次吧。

于是随着500名移民在最初的3个月时间内逐渐适应。人力瞬间膨胀10倍的希望基地有了许多新事情可做。

第一件事是筹备希望市的建设,希望市是希望星的中枢,起码所有人讨论都这么认为,他们绝对不会相信。他们现在建造的城市仅仅是希望星若干繁华城市中不起眼的之一,因而怎么都得找到一块面积够大,环境够舒适的地方。

希望星的赤道地下是个不错的选择,平均温度很低,也有人担心同晶虫相邻会不会有风险。提出另一个方案在极点建立城市,或者干脆还是在希望基地旁。

最后先遣队选择希望基地旁的方案,超重环境,导致交通压力增加,就近成为了最为节省运输成本的方案。

等到希望市会有多达,包括什么功能区,每个功能区的分布位置确定以后,然后雾月负责让无人单位们把城市营造起来,而在此期间,那么懂得无人单位操控的人可以帮上不少忙。增加无人单位的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另一件事是要把东银河公司过去10年的技术进步给彻底消化,仰仗的便是跟随第二批支援一同抵达的飞船物资。

包括重钠聚变能引擎,量子计算机,生物机器等等底层的工业用得到,但是哪怕技术方面有了资料,没有足够的工业体量造起来却成本高的玩意;以及新式衣服,家用型飞船,管家机器人等等相对好山寨的,却唯有在富足的地方。才消费得起有市场的日用品。

至于掌握这些技术后怎么用,取决于希望星今后的发展,如果他们的人口够多,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就可以自给自足。不然的话,还是靠恒星间贸易进口来的方便省钱,也可以省下更多精力用于发展其他产业。

例如晶虫繁育基地。

8年前发现的异星生命晶虫,经过尼巴斯与金灵两位员工的辛苦探索,不光在附近建立起有着近百头晶虫生息的巢穴,也总结出一整套的晶虫养殖理论。包括了如何让晶虫繁殖,如何让晶虫按照意愿构建巢穴,如何保证晶虫安全,不攻击人类这些深入的重要内容。

有了这些经验归纳后,下一步扩大晶虫的繁育规模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于是希望基地附近将建设1座容纳1万头晶虫的巨型晶虫繁育基地,希望市建立后,还会再建设1座。

野外发现的晶虫栖息地更多,8年时间里,先遣队员累计在赤道附近发现晶虫栖息地14个,总计有超过350万头的晶虫,其中两处最为熟悉的将被设立为晶虫保护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附近会建立分基地,常年有人员在里面负责观察,填补晶虫繁育基地部分功能方面的缺失。

所有人期待着,什么时候晶虫生意有机会成为希望星的一项支柱性特色产业,带来上千亿,上万亿的收入。

再下面,先遣队考虑的是白莲公主号的事情。

他们手头拥有两艘白莲公主号,只要有3年左右的维护(希望星工业底子太差),又可以出发四处溜达,他们有不少选择,比如继续朝着宇宙深处航行,比如送它回家,重返太阳系,反而在半人马阿尔法内部,白莲公主号没多少出场的机会,反而是逐月级,恒月级的机会更多。

当务之急肯定以发展为主,而不是继续的探索,加上希望市工业底子太差,起码20年内,他们是没可能把飞船改造为跃迁飞船的,因此先遣队打算花费40年把飞船送回去,区别是返程的时候,飞船里面没人与雾月,里面将装载希望星的特产,这样子回到大本营,旅程就完整了。

先遣队精心准备了奥尔特云,半人马阿尔法一路上搜集到的种种岩石,星尘样本,20头经过冰冻处理的晶虫,避免它们在路上衰老致死,500吨各类的稀有金属,只是这些金属的价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三章 融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