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迅正是现在的宗正,也就是宗人府的头领。,他是辈分最大的。
朱祁迅还是很有才能的,在弘治初年担任宗正以来,赏罚分明的手段,待人和气的作风受到了皇族的信赖,老朱家现在哪房里有些不平事都会找老爷子主持公道,所以除了弘治这个有着特殊身份的皇族,就数老爷子最具威望。
平时上老爷子家里串门的皇族就多,而最近比平时还要忙碌,上了年纪的老爷子也是有些应付不来。登门拜访的不仅有爵位比较高的,也有爵位低的,但只要是宗谱上有名有姓的,进了门就是亲戚,老爷子也不会把他们赶出门。
老爷子有些吃不住劲,就到了宫里把事情给弘治说了,弘治刚拿出了三百万两银子给朱厚炜,内库里也空了一大半,于是就把这件事交给了朱厚炜,让他协调天下商会,尽快把银子弄出来,发给众位亲戚。
于是乎,老爷子又跑到了朱厚炜这里来。朱厚炜很郁闷,老爷子辈分这么高,不能失了礼数,你还必须得端端正正地迎接。老爷子往大厅这么一坐,话也不说,就这么笑吟吟地看着朱厚炜,朱厚炜说些闲事趣闻,老爷子偶尔附和两句,很快朱厚炜就会出一身冷汗。
朱厚炜的福王府被烧毁,然后就搬到了皇宫居住,还没有过半个月,文官进谏,烦的弘治很是头大。张皇后也是抱怨了几句,不过也就是在悠然居说说。
最后,弘治没办法了,和张皇后商量了一下,就让朱厚炜搬到了文官们建议的十王府。
十王府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知名度,但是老北京都知道,这地方就是王府井的前身。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在今王府井大街迤东、帅府园胡同迤北、校尉胡同迤东、金鱼胡同迤南之大片范围内,建十王府,实仿照唐长安城之旧制,有帝都营建格局。
这个十王府主要是用来安置皇帝未成年的,经有了封号,但是还没有去封地的皇子。虽然这是十王府有时并没有皇子居住,但是里面的仆役,宫女编制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在经历了几朝之后,十王府附近已经变成京城繁荣去处,周围的百姓把这里称为王府街或是十王府街。与这条大街有关的地名还有大草厂胡同、小草厂胡同、八面槽、灯市口、大纱帽胡同、小纱帽胡同等。明代每年一次的灯市也在这里举行,故有灯市口的地名。在这条街的南面有大、小纱帽胡同,说明了明代这条大街的商业发展情况。当初朱厚炜就是觉得这里太过热闹所以才另外选址造了福王府,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住回这里,更没想到,这也方便了朱祁迅老爷子,他就住在小纱帽胡同,基本就做到了每天拜访一次。
朱厚炜也不是不想发,主要是天下商会的银子不足,南京那里结余的银子还在运河上漂着,还没送到这里。从弘治那里得来的银子已经送到了各个工厂还有军营,准备在明年开始大练兵,若是拿回来也有些繁琐。最主要的是皇族就像是个大包袱,而且随着人数的年年变多,包袱也越来越大,朱厚炜也在寻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腊月十五,朱祁迅老爷子又躲到朱厚炜这里来了,朱厚炜知道银子已经到了天津,明后两天就能送到京城,有了底气,朱厚炜也正式地和拉票叶子商量起来。
王府大堂,屋里烧了几个火盆,外面大雪纷飞,屋里却温暖如春。火焰的红光照到两人脸上,看上去红扑扑的十分健康。大堂里没有外人,朱厚炜和老爷子分宾主坐下,朱厚炜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身体坐的笔直。老爷子依旧笑眯眯地看着朱厚炜,但却一语不发。老爷子在这个年代来说也算是高寿了,但是除了脸上微微有些皱纹,连个老人斑都没有。个子不是很高,也就一米六出头,和蔼的笑容,身上朴素的棉袄,袖口旁边还有一个补丁,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慈祥的老人。不过朱厚炜却不是这么认为,老爷子第一天上门,穿的是崭新的冕服,然后衣服一天比一天低调,到了今天连有补丁的衣服都穿出来了,这多少让朱厚炜感觉不自在,好像老爷子生活窘迫是他朱厚炜造成的一样。朱厚炜是知道这位亳州王是没有儿子的,不需要给三个已经嫁人的女儿留下什么家产,自己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奢华,靠着每年的“救济金”,老爷子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朱厚炜左手握拳,放到嘴边,咳嗽一声,让老爷子的目光不要那么“炙热”,也同时缓解一下尴尬。老爷子听了之后,微微转身,拿起小桌上的茶杯端起来喝了一口,然后重新看向朱厚炜。
朱厚炜镇定情绪“亳州王殿下,众位亲戚的难处我也是知道的。不过,明后两日,天下商会的银两就会送到,然后就可以立刻把这些分发下去,也不会缺谁的。”
老爷子的笑容更加灿烂,也更加真实“唉,你这孩子怎么还这么见外,都是一家人,难道还要老夫喊你一声福王殿下,你的爵位可是还在老夫之上啊。”
朱厚炜立刻微微欠身“不敢,不敢。”心里却是暗暗嘀咕“前几日来的时候咋不说一家人?”
老爷子慢慢收敛笑容,正色说道“其实这些时日,老夫也不是想逼你,只是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咱们这一大家子,有爵位,封地的,那是过的还不错。可是还有许多传到如今家里已是没了爵位,一年分下来的俸禄也是寥寥无几,想要养活家人都难啊。”
朱厚炜立马也正色说道“这个,厚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