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光熹帝国>第四章 科举制度(三)

汉代人的一日两餐,是遵守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的。早上那顿饭叫做朝食或者大食,晚上那顿饭叫做哺食或者小食。

刘辩重生于这个时代后,一直着力于改变汉代人的饮食习惯,把两餐制改为一日三餐。然而除了皇宫和军队中饮食习惯有所改变外,三餐制的推行在民间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即与古代食物匮乏有关,亦是人们多年养成的习惯难以更改。

不过,刘辩的努力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首先,汉代人所吃的菜肴丰富了起来。刘辩引入了很多现代的菜系,通过钓鱼台酒楼推广到了民间,极大丰富了汉代人民的餐桌。再有,饭后饮茶也逐渐成为了汉代人每天的生活习惯。

此时茶叶的普及还没有太过于平民化,能喝茶的还是帝国内部的达官贵人、豪商名士。

汉代人喝茶最好的地方当属颍川荀氏所开的避风塘茶楼。茶楼的茶源主要来自于皇宫内刘辩所开的茶社。而且因为运输和储存等诸多因素,皇宫里的茶社的货源也不多,基本上全部供应给了避风塘茶楼。

所以避风塘茶楼完全是属于独家垄断经营,只有和刘辩亲近的几位重臣,如卢植、皇甫嵩等,偶尔刘辩会将茶社新炒好的茶叶赠与他们回家品饮。避风塘有时也会将茶叶赠人或者售卖,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关系户或者荀氏家族的世交。

袁隗找到荀爽的府上时,恰恰荀爽刚刚用完哺食,正在饮茶。和他在一起的还有荀彧、荀攸两叔侄。

荀爽明日即要返乡,自然要将整个家族中最为看重的两个人叫来嘱咐一番。

三人正聊着,忽听侍者进来禀报,太傅袁隗来访。

荀爽一愣,隐约间感到袁隗此来必有用意,吩咐一声“有请”。侍者出去请袁隗进来,荀爽转头对荀彧荀攸说道:“如今朝堂之上太傅袁隗与天子已渐成水火,袁太傅此来用意非浅,文若、公达你二人先行闪避一旁,听听袁太傅如何说。”

荀彧荀攸依言躲进了厅堂的屏风后面,荀爽则整了整衣冠,迈步迎了出去。

双方在院子里相见,二人拱手施礼。袁基在一旁也向荀爽行了一个晚辈之礼。

袁隗热情的拉起荀爽的手道:“慈明公患恙,隗公务繁忙,一直未来看望,还请恕罪。”

荀爽摆出一付感动的样子,说:“爽区区残躯,岂敢劳烦太傅大驾。袁太傅日理万机,着实辛苦了!”

“哪里,哪里。”袁隗谦逊的笑说。

二人相视而笑,把臂走回了厅堂。

分宾主落座后,荀爽命人取来了新炒好的茶叶给袁隗沏上。二人东拉西扯的闲聊了好一会儿。

袁隗此次来可不是为了喝茶聊天,知道荀爽明日便要离开洛阳,最后也不愿拐弯抹角的浪费时间,直截了当的问道:“隗听闻慈明公明日即要返乡,可有此事?”

荀爽点头承认道:“正是。”

袁隗摆出一付痛惜的样子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盗寇蜂起,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慈明公乃海内大儒,国家栋梁,为何不留在朝中匡扶社稷,扶助汉室。”

荀爽摇头叹道:“爽诠才末学,见识浅薄,且久病之躯,实难堪当大任。故此才去官还乡,以终残年。”

未等袁隗再张口,荀爽又紧接着说道:“然袁太傅乃先帝托孤重臣,能力不凡,政务练达,我大汉在袁太傅的辅佐下必然再现中兴之势。”

听荀爽如此说,袁隗面露忧色的说道:“慈明公此言差矣。隗虽有匡扶社稷之心,奈何朝中奸徒当道,惑主媚上,欺压同僚。而当今天子年幼不察,不但纵容奸党,还见疑于隗,多方对隗制肘。隗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无处施展,上不得天子信任,身旁又无同志者相助。如今连慈明公都要离京返乡,可叹我大汉又少了一个正义之士,国家又缺了一个柱国之才!”

袁隗口中的奸徒自然是指卢植等朝中的亲皇派。尤其是卢植,已被袁隗视为了最大的政敌。前阵子在京县的地震事件中就向他泼了很多的污水,之后更不点名道姓的到处暗示卢植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荀爽对袁隗说得如此露骨颇感惊讶,袁隗的话不但对朝廷的不满溢于言表,说起天子刘辩话中也多有不敬。卢植是不是大奸臣荀爽没放在心上,袁隗的招揽之意却听了出来。

荀爽暗自奇怪,以他对袁隗性格的了解,袁隗行事一向沉稳,城府极深,怎么会变得如此急躁,行事不假掩饰。看来当今的那位少年天子给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竟将宦海沉浮多年的袁隗都逼的乱了方寸!

荀爽内心唏嘘,表面上不动声色的说:“袁氏一门四世三公,久侍大汉,历经数朝,何人不知袁氏一族忠心为国?当今天子虽年幼继位,但是聪慧不凡。此时虽有些许误会,但是日久必知太傅忠心!”

荀爽的话两面不得罪,和起稀泥。

袁隗也知道不可能轻易一两句话就让荀爽选择站队,同样作为世家大族,袁隗知道荀爽最关心的是什么。

袁隗继续说道:“隗一人荣辱只是小事,然朝廷上政令混乱,天子年少,不熟祖制,施政全凭意气用事,久之必引起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如最近的科举取士,隗更是闻所未闻。我大汉历代素以征辟、察举取士,注重德才兼备,如今天子只以才取士,岂不令奸险之徒充斥朝堂!”

刚才那些所谓的关心社稷、百姓福祉的话都是开场白,世家大族最


状态提示:第四章 科举制度(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