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光熹帝国>第十八章 君与臣 父与子

中平五年五月,大汉的国都洛阳迎来了一场风沙的天气。狂风骤然卷起漫天的黄沙,吹的行人不得不用长袖掩面而行。

上东门外,大汉天子的仪仗徐徐走入了城内。街面走路的百姓早就被开道的军士用皮鞭赶到了路的两旁,一个个低着头匍匐在地上,任凭风沙吹着脸,刺辣辣的疼。

不知是不是受了这风沙天气的影响,仪仗没有初离开洛阳时那种趾高气扬,反倒是透露出了一种死气沉沉的没落味道。

汉灵帝的銮舆,四周挂着厚厚的竹帘,看不清里面的模样。不过即使可以看清,寻常百姓也不敢抬起头来一窥天颜。只有一些耳尖的人似乎听到,竹帘的后面不时的会传来几声咳嗽。

关于王芬谋逆的事,洛阳里已经沸沸扬扬的传了好几个版本的流言。而这件事似乎对刘宏的打击很大,以至于他回宫后少有提及。但最令刘辩奇怪的是,随行的护卫、大臣对此事竟然知之甚少,有些甚至在王芬自杀后才知道他谋逆的事情。刘辩只好经过多方的打探,再结合前世自己对这桩历史公案的记忆,才使整个事件的经过逐渐清晰起来。

事情的起因源于汉灵帝刘宏的道行逆施、宠幸宦竖已经引起了帝国各个阶层的强烈不满,不但老百姓揭竿而起,清流士大夫们的失望,宗室贵族、地主豪强们的蠢蠢欲动都加剧了汉灵帝的统治危机。

而冀州刺史王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心怀不轨,起了谋逆的心思。

不过真正推动王芬下决心的,还是术士襄楷对他说的一番话:

“最近的天象对宦官不利,那些黄门、常侍恐怕真的要抄家灭族了啊。”(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族灭矣)

襄楷是桓灵时期著名的方士(即道人),善晓阴阳文,没事好做个预测未来,指导祸福之类的事情,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王芬对他的话可以说深信不疑,很开心的说:“如果真的是这样,这由我来做这件事情好了。”(若然者,芬愿驱除)

于是,王芬便联络沛国周旌,汝南许攸等江湖豪杰预谋废掉汉灵帝刘宏,改立他的弟弟合肥侯为帝。

正巧灵帝准备巡视河间旧居,认为机会来了的王芬便上书汉灵帝,假称最近黑山地区黄巾余部十分猖獗,经常骚扰郡县,请求予以招兵买马,增兵围剿黑山贼。实际上是想趁灵帝北巡之际突然发兵将其劫持,诛杀黄门、常侍,然后废黜灵帝改立合肥侯。

许是觉得他们这点人力量还是不够,王芬便派许攸找到了正在家里隐居的曹操,希望能说服他入伙。不过曹操看出了这票人根本不能成事,不但拒绝了前来当说客的好友许攸,还劝告他们说像废立皇帝这种事只有伊尹、霍光那样的牛人才能做得到,而你们这点斤两最好还是省省吧。

被曹操拒绝后,王芬仍不死心。又联络了平原名士陶丘洪、华歆等人,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

陶丘洪对此很心动,刚想参与进来,华歆及时的阻止他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到时出了事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您不要参与!”

陶丘洪听了华歆的话,便罢了念头,也拒绝了王芬。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刘辩对王芬的猪头智商已经彻底无语了。像造反谋逆这样的事情,即使是刘辩这样的拥有两千年见识与智慧的穿越者都不敢轻易尝试。即使近两年有些小动作也是遮遮掩掩,尽量的避人耳目。

而王芬倒好,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在被人拒绝后,不但没有派死士去灭口,反倒再接二连三的四处拉人,生怕大家不知道他要行谋逆之事。

华歆评价他是性疏而不武,难成大事,还真是太有道理了。

最终,王芬的谋逆之事被汉灵帝刘宏所发觉,急忙命令他将集结的队伍遣散,并将他征召至洛阳。心里有鬼的王芬感到事情应该是败露了,吓的丢下了印绶跑到了平原地区。后来想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又能跑到哪去?便在绝望中自杀了。

本来汉灵帝刘宏巡视河间旧居,是为了看一看自己在河间老家置办的田地房产,还有他存在这里的大量搜刮来的金银财宝。颇有忧患意识的刘宏害怕自己有一天当不成了皇帝,还可以在回来做一个富甲天下的土财主。却没有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当不成了皇帝,新的继位者是否会容忍这个前代旧君的存在。

本来是乘兴而去的汉灵帝却被王芬搅得败兴而回,刚刚回到宫中后便立刻收到了密报,自己的长子刘辩在他北巡期间在宫中的濯龙园训练军士、意图不轨。

刘辩增加的那一百五十人的侍卫当初是在何皇后的强烈要求下,经过他批准的。人员资料在宫中都有案可查,也不算什么僭越之事。只是刘宏当初故意将刘辩护卫的军饷压低,为的就是让他招不满那么多人,也好堵住何皇后与何进之口。只是想不到刘辩竟然还是把人都招满了,还在宫中大肆训练起来。

刚刚经过一次政变的刘宏已经是惊弓之鸟,一听到密报后,立刻带领文武群臣奔向了濯龙园。

此时在濯龙园里,刘辩刚带着一群护卫跑了四五圈,浑身出透了汗,便脱下外衣光着膀子斜坐在靠背椅上。

等不及喝茶,接过唐姬递来的大碗凉水咚咚的就灌进了肚里,人霎时从里凉快到外。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 君与臣 父与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