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光熹帝国>第四十六章 送别

光熹三年五月,刘辩下诏拜曹操为镇东将军,领济阴太守,费亭侯。秩两千石。给了他军政专断的权利,表面上是镇守兖州防止民变,实际上是朝廷安排在兖州的势力代表。

同时为了安抚刘岱,给了他一个兖州牧的职位,使他真正意义上统领了兖州,算是一种政治交易。至于他奏章里说的要钱要粮,那就非常不好意思了,朝廷现在手头也比较紧。

曹操赴任之时,为显恩宠,刘辩亲自为他送行,一路从长安一直送到了新丰县。曹操知道不能再送了,便劝刘辩留步。

刘辩命人在新丰县郊外的一个石亭处简单的摆下了一些酒菜,算是最后与曹操话别,同时还拉上了刘备作陪。

刘备在汉羌和谈后跟刘辩一起回到了长安,参加完庆功宴和封赏之后便也要赴任羌族都护府。

只是他和曹操的感情却没有刘辩和曹操那么好,而且两人之间还好像别着一股劲。之所以也跟着刘辩将曹操送了这么远,完全是刘辩故意带上了他。

虽然对他二人心有防备,可刘辩还是要承认曹操、刘备二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两人平时毫无交集,如今也要各奔东西,能将他们聚在一起也算一场盛事。

石亭里一块大石头被粗糙的打磨成了石桌,上面摆上一盘青梅,一盘小菜,在煮上一樽梨香酒,三个人围坐在一起,把酒畅饮起来。

五月的天气临近入夏,天气越来越炎热起来。酒至半酣之际,三人已经大汗淋漓。

曹操、刘备扯起了大袖子呼呼的扇起风来。刘辩却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折扇,潇洒的一展,缓缓轻摇起来。

刘辩本来就皮肤白皙如玉,这些年开始成长发育,更加的英俊不凡。再加上好穿白裳,配上这雅致至极的折扇,显出一付清雅文士的派头。

看着刘辩手中的扇子,曹操、刘备都纷纷的眼前一亮。

汉朝时期,扇子已经出现。在中国,扇子最早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直至发展到汉代大致分为了羽扇和团扇两种。羽扇就是羽毛攒成的扇子,(诸葛亮拿的那种。)起源于周朝时期。团扇则是在羽扇的基础上,用竹子做框,用绢绫代替羽毛做面的扇子,又称纨扇,开始于东汉时期。此时已经有人开始在团扇上作画了。

羽扇和团扇虽然都受这个时代的士人所喜爱,可却也有着不便于携带的弊端。除了诸葛亮那种成天扇不离手,走哪带哪的变态外,大多数人只在家居生活中使用。尤其是近些年来,团扇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女性化,故此更很少士人使用团扇了。

而在刘辩手中出现的这种新式的折扇却没着羽扇和团扇的不便。刘辩在扇把处制了一个钩子,把它挂在腰带上,用时便取下展开,不用时便可收起挂在腰间,很适宜出门携带。

刘辩见到曹操、刘备二人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手中的折扇,不由得微微一笑,解释道:“此扇乃朕偶然想到,便制了出来,用来乘凉去热正好。”

刘辩从小便有善于营造之名,曹操刘备也不心疑。见二人皆为好奇,刘辩便把折扇递与他二人赏玩。

恭敬的接过折扇,二人看到扇子散开呈半圆形,一排排的扇骨由竹子做成,用竹钉将扇骨穿起,聚头散尾。扇面糊的是白色的洛阳纸,比平时写字用的略微厚一些。一面画的是山河景色,应该是宫廷画师的手笔。

山河在手,指点江山。曹操心里点了点头,很有意境。

将扇子翻了过来,另一面是刘辩的亲笔题字:同一个大汉,同一个梦想。

曹操心里一阵别扭,可是对皇帝的写的东西又不好作评论。想咧嘴又不敢,脸上的表情极为丰富。

刘备却比曹操厚颜多了,对着扇面上的题字啧啧有声,赞道:“早闻陛下的字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曹操斜眼看了一下刘备,心里暗骂他无耻媚上。

不过心里鄙夷刘备的阿谀,却也丝毫不敢对他有任何轻视。大家同殿为臣,刘备的卓越不凡的能力有目共睹。一个有能力,又会拍领导马屁的人怎能小觑?在曹操眼里,此人能屈能伸,绝对是枭雄一个。

拍了刘辩的马屁,刘备接下来的话暴露了他的奉承刘辩的意图:“陛下,此物如此新奇,可否借臣下把玩几天。”

没直接说要,只是向刘辩借。不过刘备借东西哪有还的时候。刘辩正被刘备哄得高兴,况且本身也不会在意这些小玩意,便大方的说道:“此物又值几何?玄德若喜欢,朕就直接送给你了。”

刘备大喜,立刻谢恩。接着马上展开扇子,学着刘辩的样子轻摇慢扇,摆出一付风雅派头出来。

曹操在旁一阵懊悔。自己的脸皮还是不够厚啊。

本来他也很喜欢刘辩的这把折扇,却不好意思向刘辩开口。结果反倒让刘备抢了先。斜眼看着刘备摆出的一副附庸风雅的样子,不由得撇起了嘴,露出一付轻视的表情。

刘辩看着曹操对仿佛戴上了五道杠而欣喜若狂的刘备露出不屑的表情就不由得忍俊不禁。不知是不是两人命中犯克,还是有九世的宿仇。即使两人都走上了和原本历史不同的道路,可双方还是合不到一块去。

不过这也是刘辩非常乐意看到的。两个人都是这时代最强的英雄,若是联手,恐怕天下无人能制,毛太祖穿越来了也只有打酱油的份。

看着曹操郁闷,刘辩也知道需要安抚他的情绪,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送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