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漫步歌神路>第一百零二章 录歌(四)

第一百零二章录歌(四)

录的第一首歌,如毕文谦和宋菲说的那样,是《来生缘》。

幽幽的二胡声为底,相比孙云在青歌赛唱的版本,多了杨谦的演唱在思路上和孙云几乎是一脉相承,也谈不上什么难点。悠远的感觉中,毕文谦不觉就唱完了。

“毕文谦,你和孙阿姨唱得有所不同。”在录音室确认过了之后,宋菲将二胡靠在怀里,眨着眼睛,盯着毕文谦,半猜半问,“你……谈过恋爱?”

“大约算是吧……”

毕文谦大约知道宋菲话里的疑问,便也含糊地答,如果有人计较起来,也可以说成是文雯——然而,在刚才演唱的时候,他想起的,却是上辈子“引领”自己进入音乐殿堂的那个女孩……只不过,在刚刚的几分钟里,他对她的回忆,止于在她蜕变成一张骨肉皮之前。

掐头去尾地看,初恋总是极美的。

——把有缘无份的原因刻意抹去的话,就很适合唱这首歌了。

自嘲地笑笑,毕文谦开始了第二首歌,《我多想唱》。

这首歌的伴奏主要是电子琴,这里显然没有那个条件,毕文谦也就选择了清唱——回忆着苏虹的经典版本,又想想文雯的演唱,自诩伪学霸的他不觉得自己能一时间琢磨出极好的唱法,便在苏虹的唱法基础上往文雯的风格上微微靠去,唱得更像是一个学生的情绪,更多了一点儿稚嫩与活泼。

也许有人会觉得更好,也许有人会认为粗糙——在实际验证之前,毕文谦也不知道正确答案,不,应该说是不知道哪个答案更正确。

一曲又罢,毕文谦缓缓心情,开始了第三首歌,《热血颂》。

这首歌没有什么问题,虽然仍是清唱,却早在招待所里唱得滚瓜烂熟,哪怕用三种唱法唱了三遍。

和录音师确认之后,进度到了第四首,《血染的风采》。

这首歌也需要多种乐器伴奏,但主要乐器里,有三样是这里有或者可以替代的——二胡、小提琴、吉他——这就足够在删减之下弄一个虽然简陋,但可行的伴奏了。

和宋菲、吕斯清、杨长勇一起尝试一遍之后,毕文谦正式开录——他仍然唱的是自己的思路,而没有借鉴彭姐姐的说法。毕竟,这盘磁带,主要面对的消费者,必然是后方的群众,而不是前线的战士。

又是一遍就过了。

这让毕文谦有些高兴。他立即开始了第五首,《我想有个家》。

在杨长勇的琴声中,毕文谦按着原版的唱法去唱——他不觉得自己的少年经历能和原作者比苦,人家唱这首歌的情感不仅经历过“历史”的检验,而且在人生轨迹上非常合理——对于录一盘旨在挣钱的磁带来说,这就是极好的选择。

当毕文谦意识到录音师再一次宣布一遍过时,他终于觉得可能有什么不对。于是,他暂停了录音,来到调音台,看了看黎华,然后对录音师命令道:“把我们之前录的,放出来听听。”

也许是因为毕文谦面色过于冷静,黎华和录音师都没有回答什么,只一起静静听着回放的歌声在录音室。

这……还真是接近原汁原味儿的录音啊!

听着自己的歌声,虽然的确没有任何大毛病,但如果要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从精益求精的态度出发,却还是有改进的余地。而且,有些问题,大概不是自己演唱的锅,更可能是因为收音和调音过于不专业。

怪不得……上辈子聆听两岸三地一些知名歌手的在7、80年代的磁带时,总会隐隐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也难怪在这个时代能够脱颖而出的歌手的基本功比起10年代的歌手强大得多——工业技术不够,自然只能靠艺术水平来补偿了。

然而,这个问题,此刻无法解决。这是1986年5月,离雅马哈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调音台还有一些时间,而上辈子对于录音室并不熟悉的毕文谦对于模拟调音台谈不上了解——在这个环节,他既没有特别的技术优势,也谈不上什么指导。

于是,他只能静静听完了录音,然后叹了一口气。

“如果只是这个样子,也怪不得录音师会被当成十等公民了。”

黎华不是很明白:“什么意思?”

“我的演唱,明明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位仁兄却说一遍就过了。而且,我不知道这个调音台能达到多少功能,但这个录音效果,我实在不觉得满意。”

听了毕文谦的话,原本基本保持沉默的录音师一下就不干了:“唱片公司就是这么录的!又不是政治任务。”

这话让黎华眯了眼:“这是什么说法?是任务的话,规格又有不同?”录音师瞄了她一眼,沉默了一下,又轻轻点头:“一般的录歌,公司要的是效率。”

毕文谦一下就懂了。

“反正这个年代,一盘磁带只要不是放卫星的产量,就不愁没有销路。既然这样,自然是录完一盘接一盘,多多益善了。”

黎华紧闭着嘴唇,似乎里面正咬牙切齿。在她说出什么来之前,毕文谦冲她摇了摇手。

“算了,要怪只能怪而今的风气,犯不着对人家使气。”说着,他重新看向录音师,“看起来,大哥也三十出头了吧?看你驾轻就熟的把势,也是熟手了。前面的歌你说一遍过,那就算是过了。接下来的歌,请你用你说的‘政治任务’的标准来。我们不会向别人那样只知道命令你做什么,你可以针对录出来的内容发表意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二章 录歌(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