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当土豪>第九十一章 雷霆之势

这次农民起义的两名主要领导者王自用和王嘉胤被官军斩杀后,流寇各路大军组成的联合体瞬间崩塌离析,各自为战。而这也给了洪承畴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机会。

崇祯三年三月十六,被洪承畴任命为延绥东路总兵的曹文诏从大同出兵一路清扫宁武关、静乐县一带流寇,并在三日内攻破流寇大本营榆林。城破时负责留守老家的叛军首领李老柴和独行狼企图易容化妆潜逃,被士兵连追一天一夜后抓回斩首示众。

五月初八曹文诏之侄曹变蛟从潼关出两万大军沿官路一路向西北清扫流寇,并在铜川桥附近击溃了准备回援榆林的刘道江的部队,斩敌四千余人,虽未能抓获首领刘道江,但是也大大打击了流寇的士气。

经过官兵与地方守备部队四五个月的艰苦战斗,已经基本将流寇三面合围,向着北方边墙重镇宁夏镇赶去,而洪承畴也早已带着自己亲自指挥的两三万部队进驻宁夏镇,布置了天罗地网,现在就等其余三路大军将流寇赶入这张大网内,完成合围,结束流寇的造反之路。而对于李承在来信中提及的几个要重点照顾的流寇首领,洪承畴也是极为上心,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得知高迎祥和张献忠是率领起义军的首领外,其余罗汝才、李自成、李过等人皆无具体消息。

到了最后,在西北大地上出现的情形就是,流寇在前面一路跑,官兵在后面一路追,边追流寇,边顺手把被流寇践踏过的城池土地收复。而跟在官兵后面的,则是由崇祯皇帝亲自调派的一大批官吏,带着各种物资工具以及钱粮来安抚民心,恢复生产。而现在劳动力资源严重匮乏的李承也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他也派出了由李固国为首的一大批工作人员来到山陕两地,带着银子,只要是愿意移民迁居的百姓,每人给五两银子的安家费,并承诺等到了山东后每人分十亩自留地,三年不收任何税赋,有各种技能特长的人在经过核查后可以优先进入工厂劳作,工钱每月二两,做满两年后还可以涨。

工作队在各个县城州城里设立一个工作地点,派出人手分赴各地宣传。短短四五日,经过口口相传,山东浮山招人做工的消息就传遍了十里八乡,无数慕名而来的流民、乞丐、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到附近的报名地点去报名。对于这些大量的劳力,工作队的工作人员也是优劣不挑,只要你来报名我就给你一口饭吃,最次的还能开荒种地呢!而这么多的人也无法一次性迁移到离这里上千里远的山东去,于是经过各方协调后,由浮山方面的人聘请了大量的医师大夫以及镖局的镖师,分批次将这些人运输回山东。

而朝廷方面,崇祯在浮山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回京后不顾百官阻拦,硬是将赋闲在家的孙传庭召回朝廷,并任命他为京畿守备总督,将宣大防线往南至开封北这一片的地区划为京畿地区,除北京城外,其余地区军政两务全部由孙传庭处置。而新军的名字也是由崇祯亲自定下,命名为铁血军,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崇祯心中的志向,绝对不止是中兴大明这个目标。

军队成立后崇祯亲任铁血军统领大将军,而孙传庭则当了铁血军总兵官,负责招募训练调配物资军饷等一应事务。轰轰烈烈的招兵练兵大运动从李承派兵出征朝鲜的时候就开始了,新军所有内容一律参照虎贲军的模式,为了这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亲军,崇祯更是煞费苦心,不但粮食军饷足额发放,更是向李承借了五百名教导队的教官前来协助孙传庭练出一支铁血军队,崇祯也是将宝押在了这支部队上,自己更是亲力亲为,隔三差五的就往军营里跑,一些强度小的训练,崇祯皇帝也是亲身上阵,与战士同吃同住一起吃苦受累,用自己的本事赢得了这些士兵的忠心。

而京城附近的皇庄里,也是早就全部种植了从浮山带回来的杂粮种子,什么地瓜玉米土豆。今年春耕的那天,王承恩亲自带着大批宫里的小太监,按照李承传授的种植之法,分发给了各个皇庄,并开耕下种。到了六七月份的时候,粮食基本成熟,再过几天就该收获了。按照李承的说法,地瓜土豆一亩地最少能出近两千斤粮食,也不知是真假,如果真的能够做到,那这些种子如果由朝廷来推广到各地,岂不是人人都不用挨饿了?

从皇帝听从了李承的建议,开始了一步步的改革之路后,大明朝的一切都看上去都在逐渐的变好,长此以往,中兴大明恐怕也不是一句空话了。

时间匆匆流逝,一转眼的功夫,又到了崇祯三年的尾声。

被拖在朝鲜的鞑子早在九月的时候就已经退兵回沈阳了,尚泽谦也没有放弃这个机会,派出两三万士兵紧跟在鞑子屁股后面跨过了鸭绿江,攻破原东宁卫辖下的宽奠、永奠、大奠、长奠、新奠五堡,并在新甸堡两侧四十里地距离上新筑两座中型水泥堡垒,并调派水师船只趁冬季封河之前将大量过冬物资以及轻型火炮和弹药运送到这七堡中。

这七堡如同钉子一般扎在了建奴心脏旁边,稍一动弹就可能要了鞑子的命。尚泽谦选择这里建堡充当前沿阵地是有原因的。从最西面的新奠堡往西北二百余里就是鞑子的老家赫图阿拉,往西三四百里就是鞑子的盛京沈阳,往东不过百十里就是朝鲜境内,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令鞑子头痛不已。

虎贲军不但现在已经如同楔子一样钉在那里,更是将当地的


状态提示:第九十一章 雷霆之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