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田间花香>第32章 改养泥鳅

钱家老院,五位大人两个小孩坐在东屋炕上,围着炕桌坐了一圈,新办好的地契就放在炕桌上,众人小心翼翼地传着看。

林笑喜滋滋地看着地契,薄薄的一张黄草纸,上面盖了九个章,章上的字不知道是什么字体,反正林笑是一个字也不认识。

“爷爷,这上面盖的都是什么印呀?我一个字也不认识。”林笑问

“这是上古文,历朝历代都是作为印章的专用字体,这上面盖的有县府衙大印,县令县丞的官印和私印,契管所的官印、征缴所的官印、户籍所官印、村里正的印”钱林闵一边说一边指给大家看。

看来这个时代的行政审批也是很繁琐,不过相比自己原来的时代效率大大的高,当天就能全部办好,让林笑心里暗自佩服。

林笑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大理国亩产低,耕作农具严重落后且不普及,田里作物常年单一种植,土壤养分逐渐下降,农户养殖的经济运作模式也没有形成,现今的政策和长期形成的文化意识层层禁锢着农民只是守着田地过日子,造成农村经济相当落后,小集市交易农产品多是以物易物,农民手里很少有余钱。社会经济流通不畅,整体经济不协调。只靠少数有钱人的消费怎么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繁荣呢?何况有钱有势的人,自己有大片田地,对农作物的采买需求本就不多,相应地农作物价格普遍不高,农民想挣些钱更难。

一有大的天灾来临,农民为了买些活命的粮食,手里的土地渐渐转卖给富户,有地的人越来越少,佃地的人越来越多。土地更成为农村人的命根子,轻易不卖。

土地就是祖产,除非特殊原因很少有人变卖,分家分地都是老人逝世后才允许的行为,更别提卖出土地,那就是一种败家子的行为,会受到舆论的抨击。

像梁镇,人口较少,在蒙省来说是出名的穷地方,平均一天也没有二笔土地买卖,自然就办理的快。

“咱家这是十七年来第一次买地,我昨晚上高兴地睡不着,天快亮的时候才迷瞪了一会儿。头些年年成不好,老三他们三房都去冀东了,现在都不知道落在哪里了,也不知道过得好不好。咱家十一亩的良田陆陆续续都卖了,就剩下你们这房的这两亩薄地。我心里一想起来就疼得慌,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基业没了不说,还把我爹留给我的三亩地也败了。”钱令正说

“爹,那是因为那年遭了大灾,我爷奶在天之灵不会说什么的。再怎么说也得先活命不是?我三弟他们现在说不定在哪里过好日子呢,过些年就能回来看您和我娘。”钱林闵赶紧把话叉开。

“不说那些了,老大,这地契你收好。”钱令正笑着将地契仔细的抚平,用一本旧黄历压好,包进一块新的毛青布里,交给钱林闵。

钱林闵详细讲述买地办契的经过,还提了村长的意见和自己的答复。钱令正没有说什么。

钱老太太说“老村长在的时候和咱家走的最近,现在换你六叔就差得多了,他那个大儿子看不起这些穷乡亲,不认人呢。以后咱们两家少来往吧。”

”这地里头的事情也不能往外说,有人来看来问,咱家不瞒着,但是不能去人前说嘴去。”钱令正补充道

“恩,爹、娘,我明白。”钱林闵答应着。

“爷,奶,爹、娘,我今上午在村里说了咱家想请人做活的事,有三十来个人要来呢,我说了要连着做一个多月,一天十文钱不管饭,都愿意呢。我说还得回家商议,让他们听信。”钱一强说。

“都有谁想来?你心里有谱选谁了嘛?”钱林闵问

“毛蛋、勇子、大嘴、建峰、亮子还有年叔和他三个儿子、文叔和他大儿子、梁子叔父子四人,他们和咱家关系亲,都是地不多劳力多的人家,还都是村里公认的厚道人。我想着就请他们好了,其他的人,就不考虑了。”钱一强说

“你梁子叔一家都招呼来,你十二太爷自己能侍弄家里的六亩地?”钱令正问

“爷爷,我梁子叔肯定和十二太爷商量了定的,六亩地他们爷几个也就是两三天的活,瞅空就做了。人家都跟我说了,咱就请了呗?”钱一强

“行,就这么着吧。一会儿你和你爹去上门说一声,咱就定这十五人来帮工,从明天卯初就开工。虽说咱们讲了不管饭,但是每天晌头上还是要准备些稠粥送到地头,老大媳妇你来办。咱家剩下的钱还很多,这些人也都不易,饿着肚子帮咱做事,我不忍心,下午你再多买些粮食去,要保证来做活的人每天都能有顿饱粥喝。”

“知道了,爹您放心吧”华氏答应着。

“鱼苗的事情,你今天和大虎子说妥了吗?”钱令正问钱老太太

“我去的时候,大虎子不在家,我和他爷说了。他爷说死水塘子还是养泥鳅稳妥,那个位置养鱼换水不方出(方言,方便),鱼苗也是个金贵物,不比泥鳅在乡下好寻摸”林笑的太奶一大早就去了六舅姥爷家拜托打听可以从哪里订鱼苗。六舅姥爷的大孙子在县城一家钱庄做掌柜,认得人多消息灵通。

“养泥鳅?你们说呢?”钱令正看着钱十万问大家,他本心里还是最想听这个曾孙女的意见,说不上为什么就是觉得,这个小丫头一定有主意,而且还是好主意

“养泥鳅好,今年咱家养了泥鳅,赚了大钱,明年咱就养鱼,鱼苗贵就用卖泥鳅的钱买鱼苗,鱼还贵呢,养大了还能卖更多的钱呢。”


状态提示:第32章 改养泥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