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桑田人家>106 烘蚕种稻

正:

“娘亲,这个就不劳烦你操心了,我已经有安排了。”

杨端午将三人领到柴房安顿下来,等第二天再详细安排。

夜晚,月上树梢,院子里显得格外安静。其余的人,都已经睡下,杨端午的房间里,烛火还在摇曳。

自从拿到那么多土地之后,杨端午一心想着如何逐步扩大规模,杨端午将田地都画在纸上,然后又拿笔在纸上画来画去,把十余亩田地,分别划分为桑树区,水稻区及其他区。

第二天一大早,杨端午和谢运一起,把三个劳力安排到了村里有空闲房间的人家,并给了村民一些补贴,这几个人算是安顿下来了。

杨端午相信自己的眼光,但还是要测验下这三个劳力的劳动能力。

杨端午把这三个人带到田间,示意他们分别将未开垦的三块田地翻次土。

三人第一次表现,都很卖力,很快,午膳前,三人便把土整理好了。杨端午看在眼里,心里也是满意的,这一块地,要是自己来翻,肯定要到下午的。

杨端午根据地势地形,将东边的五亩地化为水稻区,原来桑树的左边,再加上五亩地种桑树,一共便有十亩桑树地。

种植水稻,水是关键。杨端午把水稻区放在东边,看中的便是东边有山,山上的泉水流下来,刚好可以用作田间的灌溉。

虽然有了泉水,但为了均匀灌溉,田间的引水渠还是有必要的。

饭后,杨端午把三个劳力又带到了田间。

只要对田地的劳作快点,还是可以赶时间。收成一季晚稻的。

杨端午和三人一起,将山上的泉眼挖大并把泉眼四周的岩石进行加固,同时,还加固了泉眼边上的树木。因为杨端午知道,树木是可以用来稳固泥土的,而保护好泉眼,是稳定水源的关键。

有了水源。还要有好土。杨端午重生前喜欢吃米饭,知道不同地方出产的大米口感是有蛮大区别的。

这种水稻的田地,格外需要养料。

杨端午让三个劳力运了很多干草到地里。接着一把火把所有的干草都烧成了灰,这些灰里,有大量土地需要的养料。

按照传统,这五亩地要分成五块。相互之间用田垅隔开,但杨端午并不准备这么做。杨端午要做规模化。这五亩地既然都是自己的,就化零为整,同步耕种。

为了保障灌溉的自动调节,杨端午在田地的两侧分别挖了两条引水渠。其中一条将山上的泉水引流到田间,在引水渠与田地之间,有引流孔。泉水流经引水渠的时候,水会自动通过引流孔流进田间。

而在另外一边。也有一条引水渠,只是这引水渠作用不同。这也是杨端午用心思考的结果。

每当雨季的时候,雨水加上泉水,田间的水很容易就会漫过禾苗,如果不能及时排水,那么禾苗就会淹死,整个田地便会颗粒无收。

这另外一边的引水渠,比田地要高出许多,这引流孔,也比田地要高出一节食指那么高。这高度是杨端午精心计算过的。

水稻田里,最高的水位便是一节食指的高度,否则,水稻禾苗便会淹死。

这引流渠的设置,只要田间的水位高于标准,便会自动将田间的水引流出来。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杨端午便让三个劳力抢时间,把水稻种在了田里。只一天的功夫,五亩地便都种好了。

“都过来吃饭吧。”谢灵算着杨端午肯定在忙着田里的事情,没时间回家吃饭,便带了饭去了田里,顺便,把三个劳力的饭也一并带了过去。

“端午,这水稻我们之前都没种过,你一下子种这么多,会不会……”谢灵欲言又止,她是担心万一水稻收成不好,又要浪费那么多劳力,到时候可能还要亏钱。

杨端午看出谢灵的担忧,笑着说:“娘亲不必过虑,这水稻,我也熟悉的。”

谢灵不知道,杨端午重生前,对水稻大米,是有深深的感情的。

另外一边,按照杨端午的意思,谢运已经找人,帮忙把桑树苗从外面带过来,剩余的田地,杨端午准备先都种上桑树。

因为已经积累了经验,种桑树的时候,杨端午显得更有信心。再加上几个劳力的帮忙,很快,桑树也种上了。

望着十余亩心血地,杨端午心中有些感慨,但更多的是激动,只要细心打理,再过几个月,这十五亩地,就是一片绿了。

自从请了劳力,谢灵倒是多了些时间。可看着杨端午每日忙前忙后的样子,谢灵越闲就越觉得不舒服。

“娘亲,我回来了。”杨端午站在门口,拍了拍身上的泥灰才进了门。

“回来拉,端午,你先坐下休息会。”隔着门,谢灵喊着说。

杨端午有些诧异,以往谢灵会第一时间出来,又是递水又是询长问短的,今日怎么不太一样了。

不一会儿,谢灵便端着一个陶罐,笑着脸出来了。

顿时,一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杨端午一下子精神起来。

“娘亲,这是什么好东西,这么香!”杨端午一边赞叹,一边迎了上去,伸手想接过来。

“小心烫着,先搁桌上吧。”谢灵稳稳地将陶罐放在了一边,便又拉着杨端午的手说:“现在田里的事情,也差不多了,这两天,就好好休息下,不要累坏了身子。”

看着谢灵慈爱的眼神,杨端午心中一阵暖意。

“娘亲,我没事,事情都有那几个劳力再做呢,我不累。”

可谢


状态提示:106 烘蚕种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