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员疏散的角度来看,敦刻尔克绝不能算是个合适的港口,原因是这里水太浅,不适合大型船只停靠,必须通过小型船舶往返停泊在外海的大型船和港口之间摆渡转运,效率低下。如果是加莱、布雷斯特、安特卫普之类大型港口,大型船只可以直接入港满载乘客前往对岸的多佛。
小也有小的好处,不引人注目是一条,另一条就是即便有间谍盯上这里,他也很难确定出港的小船是和那一条大船接头,那些船又去了那里。使用使魔或航空器侦察不但触犯阿尔比昂的主权,还会自曝身份。
以保密性和疏散效率的视角来看,这个港口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佳选项了。
耷拉着脑袋的人们聚集在港区仓库附近,人群中有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也有外套上打着补丁的普通人,有谈吐不凡的知识分子,也有时不时朝着地面啐唾沫的白丁。
所有人都沉浸在背井离乡的伤感和即将踏上未知旅途的忐忑不安中,问询、叫骂、安慰、讨论——查理曼语在敦刻尔克港区沸沸扬扬。
当莱茵战线包围圈完成的消息传来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全都立即理解到一件事:查理曼王国这个国家到此为止了,亚尔夫海姆崛起为全新霸权国家的时代即将到来。
亚尔夫海姆的精灵们为此举杯庆祝之际,查理曼人则为尖耳朵们该死的胜利喝着闷酒。不论是谁,都认为查理曼距离覆灭已经不远了。就算是屡屡创造的圣少女,面对这必输的战局也不可能再翻盘了。
然而,在祖国逐渐迈向灭亡的命运之际,不甘俯首接受命运的查理曼人就像是在对内心的挫折和不公的命运嘶吼一般,怒吼着一切还未结束,怒吼着我们还未倒下,怒吼着抵抗不会停止。
查理曼王国或许输了,查理曼这个民族还没输,生活在这篇土地上的人民还没输。
就算暂时别离祖国故土,抗争也会继续下去。
只要有人活下来,继续高举反抗的旗帜和火炬,宣誓查理曼就在这里,一切就还没有结束。
就算屈辱,就算狼狈,只要还有人没忘记这屈辱和狼狈,抗争就不会结束。
“如果说李林是利用成千上万的生命来成就他的新秩序,恐怕我也是一丘之貉吧。”
隔着通讯界面,罗兰发出自嘲的苦笑。
密涅瓦摇摇头,向罗兰投去理解的目光。
“人们总有一天会理解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哪怕现在无法理解,遥远的将来也一定会有人明白我们今天是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心情和觉悟做出这项决定的。”
无需讳言,如今能安排众多人员物资撤离,很大程度是靠了诸国对亚尔夫海姆的恐惧,而这份恐惧正是用诸多查理曼士兵的尸体和包围圈里还在为生存奋斗的士兵所成就的。正是他们的牺牲成就了整个撤退作战。
最反感李林将别人的生命当成棋子或数字来对待,如今自己也不得不通过舍弃某些生命、踏着别人的尸体来成就局势,日后还要驱赶更多生命走上战场——对这一点心知肚明的罗兰心里绝不可能好受,来自良心的谴责和愤怒无时不刻在折磨他。
适才的话语与其说是自嘲,更像是某种心声表露。
“我不期望所有人都能理解,我只求问心无愧,就像我从不指望我们在海外建立的国家能够千秋万代,永存不灭。”
越是临近决战之日,“为何而战”、“为什么非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不可”的问题越是反复拷问罗兰。
这是他个人的自我探寻和答辩,更是事关日后有关民主主义的基本理念、制度和运作方法的自我思考,只有将这些知识流传下去,由后人去根据他们所处时空的环境,在确立原则的基础上去自省和思考,民主主义的核心价值才能长存下去。
即将诞生的神圣吉尔曼尼亚帝国与过往的国家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尽管同样可能随着时间流逝和世代交替,统治阶层的自律性会渐渐松散疲软。法制、纪律、自我约束都将慢慢走向崩坏。但神圣吉尔曼尼亚帝国这一周期会极为漫长,这一方面是由于占据统治阶层的一等公民——那些纯血的精灵们生命周期相较人类漫长的多,李林的寿命更是足以让任何期待帝国堕落之人绝望。另一方面则是帝国以强大武力为后盾,连指责、抱怨、反抗乃至怨恨发狂都纳入管制的系统,其效率和坚实程度远远超出任何反抗力量;
和这两道令人绝望的壁垒相比,罗兰所能做的,不过是展示并保留些许暧昧又不明确的“可能性”,而且还只是暂时的。
人心变化无常,民主和独裁也会在螺旋上升的时空轨道中并存。哪怕是在极盛状态下的民主共和国家内,期望独裁专制者依然大有人在。这些人中有些是觊觎权力和财富的野心家,更多的则是期望被支配、被命令的普通人。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活得比较轻松,将责任和烦恼推给支配者,自己只要服从命令就可以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只要这样就心满意足了。
只是,被圈养在栅栏里的家畜再怎么无忧无虑,饱食终日,依旧无法保证自己能够逃脱饲主的屠刀,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料理。
李林的神权独裁和民主共和最根本核心的冲突就是“人是否生而平等”这一点,民主共和制之下或许依旧无法避免不平等现象,但起码在宪法与核心价值上是承认“人生而平等”的。而神圣吉尔曼尼亚帝国从法律层